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6)
期刊文章(144)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3)
地方文献 (19)
地方风物 (9)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43)
2010(51)
2009(20)
2008(19)
2007(4)
2003(4)
2001(5)
1997(4)
1993(2)
1990(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抚州师专学报(4)
成都商报(3)
语文学习(2)
中国戏剧(1)
苏州杂志(1)
戏曲研究(1)
华西都市报(1)
上海文博论丛(1)
四川日报(1)
论唐代阿弥陀佛图像的否定问题与曾布宽教授商榷
作者:李凇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弥陀佛  龙门石窟  《无量寿经》  《大正藏》  释迦佛  曾布  观世音  无量寿佛  三世佛  敦煌莫高窟 
描述:论唐代阿弥陀佛图像的否定问题与曾布宽教授商榷李凇在缺乏造像题记文字的情况下,对图像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解读,一般是依据图像自身的样式、造像组合方式及其环境。然而,由于佛经与图像并非总能一一对应,佛经
蜀姜考─—《味杂考》之二
作者:江玉祥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货殖列传》  生姜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杂考  子姜  四川大学博物馆  《植物名实图考》  《说文解字》  周亮工 
描述:蜀姜考─—《味杂考》之二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寒、陈道斌词
作者:王佑贵曲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你说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寒、陈道斌词
谢丁济王英伉俪赠春梅画幅
作者:袁志学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幅  王英  书画 
描述:六旬友谊化丹青,描绘春梅寄盛情。艳若桃花香永驻,根如铁骨蕊常新。宏英书画漂洋远,报苑吟哦着意深。遥傍长江欣作客,西山赤壁总相亲。
論《臨夢》對《臨四夢》之理解、詮釋與接受的關係
作者:高嘉文  来源:人文與社會學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接受美學  蔣士銓    湯顯祖  四夢 
描述:得深入探討的。因此本文以「作為讀者的詮釋與接受」的角度探析蔣士銓的《臨夢》,首先簡述蔣士銓之前大眾對《臨四夢》的接受史;接著檢視蔣士銓創作《臨夢》的背景以釐清其期待視野;而後將《臨夢》對《臨
黄陂战役军长究竟是谁?
作者:梅绍裘  来源:争鸣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陂战役军长究竟是谁?
《牡丹亭》译本的文化分析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目的论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高度浓缩的语言  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描述: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如此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应向世界推广。 根据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将“目的”这一概念纳入翻译的理论),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主旨。翻译目的决定将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怎样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并能取得什么效果。我们发现,在不同翻译目的的指导下,《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在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后创造出了不同的目的文本。然而,两个目的文本都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各自的翻译目的。本文将努力研究翻译过程中的目的并介绍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本剧创作于明朝,即便是中国读者在理解文言文(尤其是其中的诗句部分)这一高度浓缩的语言上都可能有困难,外国读者就更不用说了。不可避免有许多内涵的东西因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无法欣赏,因此,对译者而言,最关键是要让译文能在使用的环境里起到人们正好想要它起到的作用。只有这样,外国读者才能对我们伟大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获得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陆象山“书”刍议
作者:曾子鲁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与辛幼安书》  《与辛幼安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公人世界  公人世界 
描述:其必要。
陆象山"书"刍议
作者:曾子鲁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杂文  杂文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中国  中国  与辛幼安书  与辛幼安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描述:陆象山"书"刍议
宋孟学研究
作者:周淑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描述:考察宋时期的孟学的演进过程,剖析宋学人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宋孟学对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力求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