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8)
报纸(23)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
地方文献 (17)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2(5)
2007(6)
2006(3)
2004(2)
2002(1)
1989(1)
1975(1)
1958(1)
1957(3)
按来源分组
哲学研究(3)
考试周刊(2)
苏州日报(1)
中国皮革(1)
高中生之友(1)
中国证券报(1)
南方都市报(1)
领导文萃(1)
经济导报(1)
金卡工程(1)
“关于王安石变法”一文中两个史实上的问题
作者:朱家源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于王安石变法”一文中两个史实上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个科技推广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作者:黄天柱  来源:技术与创新管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技推广项目  项目验收  黄松  繁育技术 
描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个科技推广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论语》中两个“性”字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作者:曾海龙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是其所是之性  是其应是之性  成人之道  成圣之道 
描述: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即是一完整的成德进路。这一进路中,从学到立达至不惑是成人之道,而知天命以后则是成圣之道了。
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发展阶段  理论特点  道德性命 
描述: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五个单项进入最后阶段  朱德苏振华邓
作者:新华社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五个单项进入最后阶段  朱德苏振华邓
王英胜在海河流域“迎查”工作综合整治阶段动员会上要求-在细
作者:暂无 来源:德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1月14日,我县召开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工作综合整治阶段动员会。市环保局驻陵县督察组组长、市环保局监督管理科科长尹洪禄,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英胜出席。 王英胜简要总结了我县前段“迎查
中国移动研讨未来发展战略 阿尔卡特提出3G市场应是3个阶段
作者:暂无 来源:通信世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国移动研讨未来发展战略 阿尔卡特提出3G市场应是3个阶段
合同管理应是监理工作的一条主线——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中合同管
作者:陈小胜  来源:建设监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合同管理  监理工作  施工阶段  市场经济  法律约束力  经济运行  改革开放  国民经济 
描述:1对合同的一点认识1.1合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准则迄今我国社会已实行了改革开放近30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要求参与各方必须遵循
逼蒋抗日应是中共对蒋方针演变的一个阶段
作者:王真  来源:党史研究资料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逼蒋抗日应是中共对蒋方针演变的一个阶段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描述: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很多译者注意到了原作者在原作中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保留到目的语文本中,以带给读者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新奇感。目前关于这种提倡将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再现于目的语文本中的论述和研究日趋丰富。陌生化手法在这一研究课题上的应用主要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被动地再现原文陌生化的表现手法。然而,从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的角度看,文学翻译陌生化的运用不应该仅仅是译者被动再现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的简单问题,还应该是如何运用陌生化手法进行艺术再创造来传达出源语文本中的差异性特征的问题。换句话说,译者在保证翻译的忠实性和译作的整体性、和谐性的前提下,应力图达到选材、语言和修辞的新奇性,摆脱失去新鲜感和陌生感的陈词滥调,保存其中的陌生性和异国情调。异化这种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达到陌生化效果,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文情并茂的不朽剧作,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牡丹亭》这样一部具有丰富中国文化色彩的古典文学名著,对于西方读者而言是充满异国情调的。是否在译文中保留这种异国情调以带给译语读者陌生感和新鲜感,国外译者和国内译者有不同的翻译倾向。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牡丹亭》的白之和汪榕培的英文全译本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白之通过异化,有意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带给译语读者陌生感和新鲜感,延长其审美体验,他的译文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帮助读者感受到异国情调。汪榕培则将原文中对于译语读者而言充满异国情调的部分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的内容,他的译文明白晓畅,但未能达到陌生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