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6)
报纸(13)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3)
2009(2)
2008(7)
2007(4)
2002(1)
2000(6)
1996(2)
1995(4)
1989(1)
1975(1)
按来源分组
考试周刊(2)
文化月刊(1)
江西社会科学(1)
艺术探索(1)
语文教学之友(1)
文史杂志(1)
唯实(1)
赤脚医生杂志(1)
苏州日报(1)
领导文萃(1)
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
作者:李聂海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爱情世界  真与幻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梦幻世界  矛盾关系  人生如梦  非理性 
描述: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
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传记文学」的两个四十年:纪念刘绍唐先生逝世一周年(下)
作者:唐德刚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传记文学」的两个四十年:纪念刘绍唐先生逝世一周年(下)
互文性与翻译:从互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置身于翻译实践中,结合《牡丹亭》的两个译本(汪榕培译和Cyril Brich译)及《牡丹亭》原文本自身特点,借用Norman Fairclough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戏拟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观 
描述: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  比较 
描述:视角对比《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文试图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牡丹亭》翻译的研究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两朵“牡丹”,你爱哪一朵牡丹亭》一周上演两个版本2011-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 姜雄 未来一周,杭州昆曲迷要纠结了:是看“青春版”《牡丹亭》,还是“中年版”的《牡丹亭》?抑或两部都看? 上周白先勇来杭推介苏州昆剧院的《牡丹亭》,这部号称“青春版”的《牡丹亭》将于11月25日在杭州上演。前天,浙江昆剧团也宣布,将于11月20日在杭州剧院上演浙昆经典版《牡丹亭》
从两情相“悦”到两情相“隔”:《西厢记》与《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孙陆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婚姻  崔莺莺  张生  老夫人  情感世界  柳梦梅  世俗文化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时期两大爱情名剧,它们在情感的形态、性质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拟从以上几个层面对两部经典名剧的不同内涵做出分析和比较,并探讨产生这些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昨过堂受贿超千万,牵出两个著名女星
作者:暂无 来源:衡阳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相关链接 王益简历 王益,男,出生年月:1956.4.1 籍贯:云南剑川 主要学历: 1978.9-1984.2: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4.9-1996.9:西南财经大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