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58)
报纸(2270)
学位论文(119)
图书(69)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05)
历史名人 (1306)
地方风物 (16)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8)
2012(622)
2011(481)
2010(511)
2008(499)
2006(181)
2005(149)
1999(59)
1984(22)
按来源分组
集邮博览(10)
上海集邮(8)
文汇报(5)
国学(3)
法学杂志(2)
中国邮政报(2)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
人民音乐出版社(1)
科学普及出版社(1)
集邮(1)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情与理  荒诞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其独特结局的形成,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忆“牡丹亭前盛会”,闯老矿改革新路
作者:曾照辉  来源:中国钨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末期矿山  末期矿山  改革  改革 
描述:介绍了西华山钨矿为走出末期矿山所面临的困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岂只言情 亦在述志——《牡丹亭》创作主旨新探
作者:赖晓东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情  言情  述志  述志  创作主旨  创作主旨 
描述:本文主要从《牡丹亭》中杜宝形象的意义和戏剧文本结构分析入手 ,认为汤显祖在创作过程中创作理念发生渐变性的偏移 ,从而导致传奇结构上双线平行发展 ,思想及作品主旨出现双重性。同时指出明代中叶传奇创作中
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
作者:何铭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闺塾》  喜剧氛围  语文教学  中学  阅读指导 
描述:怎一个“闹”字了得——谈《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
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作者:崔洛民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徐朔方笺校本《牡丹亭》“集唐”诗标注补正
作者:高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补正  补正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剧作中大量采用了“集唐”诗句来吻合人物剧情,达到诗与意会、言随意转、有力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徐朔方先生最近笺校本的注释过于简单,对“集唐”诗句只标注诗人的姓名,不注明引诗出处
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作者:翁敏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日两国  井筒  汤显祖  杜丽娘  “梦”  民俗文化  中国戏曲  “临川四梦”  《日本书纪》 
描述: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得意惟在牡丹 好梦始于游园——《牡丹亭·惊梦》赏析
作者:王茂恒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紫钗记》  传奇  浪漫主义  道人  临川四梦  戏剧家  戏曲史  赏析 
描述:牡丹亭梦》。
两曾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与格鲁克《奥菲欧与
作者:池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格鲁克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戏曲  歌剧  文学  音乐  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  情节 
描述: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
作者:石群英 曹勇军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个性  汤显祖  戏曲史  牡丹亭·闺塾》  备课札记  语文教学  中学 
描述: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凸显人物个性——《牡丹亭·闺塾》备课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