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次《西厢记》校改本补记
-
作者:王起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婚姻问题 牡丹亭 知识青年 校改 红楼梦 校注 矛盾冲突 封建主义 中学时期
-
描述:我们看《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闲书”。奇怪的是他们越防范,我们越要看。
-
《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
-
作者:张人和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汤显祖 王骥德 徐士范本 董西厢 辨伪 万历 校注 版本 小说创作
-
描述:西厢记》就出了六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许多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批评家都参加了《西厢记》的校勘、注释和批评,对《西厢记》的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朱升事迹编年》补遗
-
作者:王旭光 来源:文献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年 修订增补 吴澄 刊误 脉诀 刘尚 集解 黄山 校注 元朝
-
描述: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年)秋,年届67岁的朱升终于见到原书,便立即加以节抄并在吴澄序下题辞:"愚久见
-
教室,应是孩子们愿待的地方
-
作者:邵志强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室文化 学生 讲台 课桌 图书角 合作探究 教书育人 孩子 耳朵 校注
-
描述:教室,应是孩子们愿待的地方
-
“忮辩”应是“强辩”
-
作者:董志翘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逯钦立 中华书局 韩非 说文 段玉裁 校注 引申 本义 君子
-
描述:为“固执,不听从。”后引申为“嫉恨。”《说文》:“忮,很也。”段玉裁注:
-
“法律必须被信仰”:荷殖巴达维亚的盟誓与纠纷解决(1788
-
作者:王志希 来源:外国法制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案簿 盟誓 大学出版社 包乐史 校注 历史变迁 厦门 当事人 案件 原告
-
描述:后取讨,沈鹤算说等四五天后有钱再买一张床即归还,另有叶赞生与施子余二人听到沈此言。林永义于三月二十三日晚在路上遇到沈鹤算,向其取讨,后者却声称自己并无向前者借
-
试论杜诗之“气”
-
作者:卢燕平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宋人 风雅 诗话 诗集 含混 诗说 苏辙 王安石
-
描述:令《读老杜诗集》 :“气吞风雅妙无伦”⑤ ,都是所见略同。宋人在用“气”这个概念评论杜甫诗时 ,又多有元气浑茫之类的说法 ,如田锡“飞动混茫”⑥ 、张伯玉“词含混沌来”⑦ 、韩维“元气混浩神无方
-
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
-
作者:陆湘怀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必盛唐 唐诗 《苏学士集》 前后七子 唐宋派 查慎行 欧阳修 王安石 公安派 诗集
-
描述: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陆湘怀在明代的图书出版业中,与唐诗的火热相比,宋诗的冷清是非常明显的。唐代一些稍有特色的名家诗集,一般总有三四个明版本。在唐代诗人中,刘长卿大约只能算个小名家,但他的《刘
-
李言恭与汤显祖
-
作者:江巨荣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序 诗文集 辑佚 诗集 万历 序言 纪念 诞辰 交往
-
描述:汤显祖为李言恭(维寅)的诗集《青莲阁集》作过一篇序言,题为《李秀岩先生诗序》,今汤显祖诗文集及《汤显祖全集》缺载,有关汤氏诗文辑佚的论著中也无人论及。乱翻书时,我有缘读到明万历刻本《青莲阁集》,得以
-
《牡丹亭》:岂独伤心是小青
-
作者:福康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伤心 古代诗人 晋京演出 诗集 汤显祖 全本 寻觅
-
描述:上海昆剧院将晋京演出全本《牡丹亭》,久已仰慕,届时必往一观。我在不到20岁时,曾发誓通读古代诗人的所有诗集,最后连不是一流诗人的诗集也寻觅来读,汤显祖的《玉茗堂集》也读过。当然,他的诗与他的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