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卒”字注解质疑
作者:张广泽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解  质疑  出版集团  远方出版社  高中语文  人教版  王安石 
描述: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唐朝和尚慧
释《》中的庐冢
作者:冯仲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材  中学语文课  注解  普通版  坟墓  兼美  王力  解释 
描述:》是王安石的散文名篇,以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备受后世推崇,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保留篇目,但是现行的人教普通版教材的
和王安石一起
作者:张建平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实录  中学  语文  课堂讨论 
描述:》一课。在疏通字词、通读全文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王安石一起,怎么样?当然,我们一边游山,一边还要揣摩课文的立意选材。
言志各辟蹊径--《》、《石钟山》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描述:言志各辟蹊径--《》、《石钟山》对读
世之奇伟常在险远——王安石《》徐宏祖《黄山
作者:谭学纯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世之奇伟常在险远——王安石《》徐宏祖《黄山
言志,各辟蹊径:《》、《石钟山》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水游记  感情色彩  尚情  石钟山  人生哲理  王安石变法  情景交融  六朝时期  苏轼 
描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的另一蹊径。王安石的《》和苏轼的《石钟山》即为显例。
言志 各辟蹊径:《》、《石钟山》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描述:言志 各辟蹊径:《》、《石钟山》对读
王安石为何半途返回
作者:苏勇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美丽的景色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而闻名中外,《》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山这块古老
》赏读
作者:姜涛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山  心得体会  游览  写作者  命名  王安石  花山  进取精神  写作技巧 
描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王安石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山后所写。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
叙议各别相映成趣——《》《石钟山》之比较
作者:吴同和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王安石  艺术感染力  散文发展史  艺术风格  山水游记  现代自然科学  中石炭纪  风格特色 
描述:叙议各别相映成趣——《》《石钟山》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