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
作者:张自慧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周礼  克己复礼 
描述:"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自觉约束个人言行举止,回复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与和谐。通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仍能为中国的现代道德
元帝到新莽时期的礼制变革
作者:禹平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元帝  王莽  礼制  周礼 
描述:西汉元帝登基以后,实行全面尊儒,以儒家经说为准绳,审视汉初以来的礼制,并将以为不合古制的部分以周礼作矫正。王莽掌政之后,在礼制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元帝以来儒家化礼制变革的进程,如在宗庙礼制方面,禘祫礼
关中西部民俗的农本特征
作者:王晓哲  来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中西部  周礼  民俗 
描述:周代礼俗在关中西部有大量遗存,以农事为本的节日庆典礼俗,以生殖崇拜为特征的婚俗,以追求生命的诗意生存为本质的游艺民俗,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丧葬礼俗,都遗传着形成先民性格特征的因子,探究周代礼俗在关中西部遗存的现状,具有深刻现实的意义。
厉始革典:中国专制君权之萌生
作者:李若晖  来源:政治思想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宗法  封建  “专利” 
描述:西周末年,周礼体制已显现种种弊端,使得西周王朝难以为继。为了维持政权,厉王只能变革周礼,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建立君主专制体制。厉王变革虽然失败,但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三桓世卿的性质及其对鲁国的影响
作者:林宝华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桓  世卿政治  宗法制  周礼 
描述:进的革新动力,可以说,其长期专政阻碍了鲁国国力的提升。
伤心凉粉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心  周礼  安岳县  阆中 
描述:往四川是常事,每每听闻安岳县周礼镇有一味美食日“伤心凉粉”,便心生向往,欲罢不能,然专程去周礼却至今而未达,最难将息。留有遗憾,不是件坏事,正如不煮熟的饭菜,绝不会变馊。日前去往阆中公干,于古城热闹
“郑声淫”及其社会生成管窥
作者:杨宗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声淫  特质  郑国社会  周礼 
描述:周礼的衰落等都对“郑声”之“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宋卫齐楚也有“淫声”,但这些国家有其特殊性。郑因与周天子同宗等原因,郑声更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现实而为孔子所恶。
孔子的“天命观”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读
作者:姚小鸥 孟祥笑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周礼  《郭店楚简》 
描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篇。正确理解这句话,须从孔子的"天命观"入手进行研究。根据《论语》提供的资料,结合《礼记》等《论语》以外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加以分析,"子罕"句应理解为孔子很少谈论利,但他敬畏天命,称举仁德。
诗教与中国“和”文化
作者:权雅宁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诗教  君子   
描述:孔子的诗教是用《诗经》来进行礼乐教化。其教化个人的目标是成就"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礼""乐"既是维系政纲、社会秩序的典章制度和上尊下卑的伦理纲常,又逐渐成为君子之"德"的体现。周礼、诗教、对君子
屈原《离骚》用礼探微
作者:王学军 贺威丽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周礼 
描述:涉及范围广;以周礼为本而又融入楚地习俗。东周礼崩乐坏之际,礼制并未完全丧失固有作用,作为身份等级衡量标准,依旧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因而《离骚》用礼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周代贵族熟悉礼仪,礼为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