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季长夫妇生平及与王安石之交往关系考论
-
作者:汤江浩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季长 王安石 生平 交往
-
描述: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交互影响,由此我们也可更深切地了解王安石“新学”发展、嬗变的文化背景。
-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
作者:廖奔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格模式 沈璟 万历 剧坛 个性解放 戏曲创作 论辅臣科臣疏 传奇作品
-
描述: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
-
沈文倬校点本《王令集》散文标点商榷
-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点本 断句 标点 散文 王安石 孟子 孔子 作品论 韩愈 原文
-
描述:得肯定。我于王令的诗文,以前曾涉猎过,未作深入研究。现今阅读了沈同志的校点本,深感他
-
从《苏沈良方》看儒法两家在医药学上的对立
-
作者:杨存钟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沈良方》 苏轼 医药学 形而上学 圣散子方 王安石变法 唯心主义 儒法 儒家 杂说
-
描述:共事过。然而,苏轼是儒家,他对先秦以来所有主要法家人物都进行了最恶毒的咒骂,并且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凶恶敌人,是一个顽固派。沈括是法家,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忠实于变法运动,是一个革新派。在医学上,沈括是有实践经验、有理
-
从沈、汤之争看王骥德的艺术观
-
作者:王秋贵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观 曲律 戏曲界 本色 兼济天下 戏曲创作 知识分子 当行
-
描述:,于是便把精力投入到戏曲这个“卑道”、“小技”上来,“藉以消吾壮心”。(王骥德《曲律自序》)
-
贴近地面,还是指向天堂——我看"沈汤之争"的本质
-
作者:李昕欣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汤之争 沈璟 汤显祖 俗雅
-
描述:。因此,"沈汤之争"实质上是"俗雅之争"。两人观念中"俗雅"的根本分歧,与两人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有内在联系,在两人的思想中得以体现,在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分歧的具体表现.
-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
描述: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
20世纪后半叶汤显祖、沈璟研究述评
-
作者:程芸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沈之争 研究述评 研究者 戏曲史 戏曲研究 牡丹亭 徐朔方 宜黄腔 海盐腔
-
描述:必动全身;但另一方面,我们也
-
从“汤沈之争”看汤显祖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
作者:王维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意趣神色” “意趣神色” “神情合至” “神情合至” 道禅思想 道禅思想
-
描述:本文通过"汤沈之争"中汤显祖对于声律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分析,试图找出他的"意趣神色"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另外,根据汤显祖的诗歌和戏曲实践,本文将进一步印证"意趣神色""神情合至"等美学
-
昆剧的市民话题——“汤沈之争”新解读
-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沈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
描述:,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