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曲同工 各具风彩——《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比较
-
作者:周绍池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石钟山 比较教学 王安石 语文教材 苏轼 心情 作者 游览 考证
-
描述:叹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并对由于古书不存而造成的碑文漫灭的事实深表遗
-
佳句的复用,借用和袭用
-
作者:谢明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北宋词 作品 晏几道词 张志和 七律 渔歌子 黄庭坚 西塞山 苏轼
-
描述:历史上有些诗人,写出某佳句受人赞赏,本人亦自感满意,于是又在另一作品中重复使用。先举一例: 北宋诗人晏殊写过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诗云:
-
人家自有道理
-
作者:郑万钟 来源:初中生世界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智力测验 道理 对角线 王安石 刀架 回答 方桌 否定 生活中 苏轼
-
描述:心听听人家所持的道理。
-
苏东坡(选载之一)
-
作者:徐棻 羽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太学体 王安石 王闰之 苏辙 司马光 王弗 公子 苏洵
-
描述:苏东坡(选载之一)徐棻,羽军峨嵋山。青衣江。长江山峡,烟波浩渺。画外音(字幕)"公元1036年,在天府之国四川的眉山县,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
-
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
-
作者:杨庆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散文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古文运动 柳宗元 体裁意识 王安石 题跋 山水游记
-
描述:性具有委婉深沉的美学效果;诗话、随笔和日记的创制,开启了文学大众化的新路子。体裁创新乃宋文繁荣的重要因素,且与时代精神、人文环境和作家的体裁意识密切关联。
-
名人也有笑话出
-
作者:周文奎 乙常青 来源:考试(中考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笑话 大林寺 王安石 庐山 居易 春末 苏轼 公元 朋友 陈季常
-
描述:公元817年春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与朋友结伴游庐山,作了许多诗,其中《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鬼怕恶人”的启示
-
作者:凌岚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示 威慑力 苏轼 装饰 愚民 生活中 再拜 杂说 子曰 王相
-
描述:"鬼怕恶人"的启示凌岚近日翻看苏轼先生的《艾子杂说》,发现其中有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记载,现抄录如下,以飨读者。"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相
-
古人画竹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竹 苏轼 北宋文学 王安石 宋神宗 书画家 木竹 进士 高克恭 墨竹
-
描述:苏轼《枯木竹石图》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宋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贬谪
-
名句赏析(四则)
-
作者:张孟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荷花 家庭 梅花 熙宁 公元 江南 海棠花 苏轼
-
描述:“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入京准备变法,此时王安石已经四十八岁,他再游西太一宫。从初游至重游,整整三十二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父母双亡,家庭多故,事业上又毫无建树,因而触景生情,写了《题西太一宫》诗两首,录其一如下: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
山谷诗思想内容新探
-
作者:匡扶 来源:甘肃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内容 山谷诗 王安石 苏轼 北宋 黄庭坚 儒家思想 社会现实 仁政爱民 江西诗派
-
描述: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