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洵年谱
-
作者:曾枣庄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 县志 欧阳修 苏洵 王安石 墓志铭 张方平 进士及第 苏轼 士大夫
-
描述: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眉山县志》卷一:“眉山古称形胜地。唐《通义志》云:‘峨眉揖于前,象耳镇于后。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广舆记》云:‘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
-
苏、黄诗比较论
-
作者:韩经太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李商隐 杜诗 杜甫 王安石 李白 韩愈 比较研究 诗心
-
描述:从其成就足以代表宋诗的角度讲,苏轼,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从其风格足以体现宋调的角度讲,黄庭坚,同样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唯其如此,苏、黄诗的比较研究,显然就具有超越单纯之作家研究而体味一代
-
试析《前赤壁赋》的虚无思想
-
作者:顾伟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试析 政治斗争 政治理想 政治倾向 政治见解 虚无思想 苏轼 王安石 处世态度 虚无主义
-
描述:的格套,注入了更多的散文成份,写得自由活泼、清新流畅,笔法腾挪变化、汪洋恣肆,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
北宋党争与文学
-
作者:程千帆 周勋初 巩本栋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党争 新旧党争 王安石 黄庭坚 文学创作 北宋中期 文学思想 欧阳修 苏轼 范仲淹
-
描述:北宋党争的时间延续之长,卷入的人数之多,斗争的复杂激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其影响亦及于北宋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本文主要从党争的角度,对北宋一代文学进行考察。
-
试论禅宗对宋词的影响
-
作者:邓莹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哲学 北宋词 随缘任运 苏轼 王安石 人生哲学 自然天成 情感体验 艺术思维 黄庭坚
-
描述: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沉沦。只是从来认识
-
诗可以乐: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
-
作者:程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诗文革新 “乐” 王安石 范仲淹 苏轼 传统文士 梅尧臣 社会责任 “半山体”
-
描述:的表现形态。作者指出,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文学以“悲哀为主”的格局,使其获得了与“悲”主题平分秋色的地位,从而带来了文学史上“和平之音”与“穷愁之言”的异调同工。
-
诗词语言艺术例论
-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诗词 诗歌语言 杜甫 我国古代 近体诗 王安石 汉语词汇 语言风格 苏轼
-
描述:何文字、语言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对仗、韵律的基础,也是词、句、篇章千变万化的由来,而我们先民早就总结出来的赋、比、兴等手法又大大提高诗歌的表现力量。所以,
-
浅论宋代的“崇陶”现象
-
作者:吴惠娟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崇陶 苏拭 士大夫 辛弃疾 陆九渊 苏轼 五斗米 杜甫 东坡
-
描述:一千五百多年来,历史投有掩没诗人陶渊明的光辉。人们的讴歌,从推祟他韵隐逸到他的诗文然后又论及他的人格精神,使陶渊明成了不朽的存在。而这在最最推崇陶渊明的宋代,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
欧曾王苏散文比较
-
作者:吴小林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宋代散文 政治改革 战国策 五代史 散文创作 苏轼 王安石 文以明道 平易自然
-
描述:宋代散文六大家的散文主张有相同处:主张文以明道,文道结合;强调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但他们的散文主张也有相异处,这主要反映在对道的性质及道与文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六大家的散文创作也有共同特色:内容充实、擅长议论、富有气韵、明晓流畅。但他们的散文创作又各具风貌,自成一家。
-
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
-
作者:陶文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水诗画 山水画 宋代诗人 水墨韵味 苏轼 王安石 人生哲学 审美情趣 士大夫文人 黄庭坚
-
描述:材范围、社会内涵、篇幅格局、意境格调以及诗人的创作心态和美学追求诸方面,都与前代山水诗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宋诗赋予了“画趣”的艺术特征。宋代山水诗对水墨韵味和荒远清冷意境的追求,更反映了受禅宗影响的宋代画风以及“神清骨冷”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