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畔踏歌声:《青出于蓝:张继青昆曲五十五年》管窥
-
作者:沈梅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演员 昆剧演员 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 内心体验 内心体验 从脚底下练起 从脚底下练起
-
描述:家张庚先生指出,张继青的表演证明:中国戏曲有着内心体验的好传统,又能够用高度的程式技巧,把演员对人物的体验表现在舞台上.张继青自己的体会是:艺术上想要起飞,必须踏踏实实地从脚底下练起.
-
中日版《牡丹亭》苏州献演 坂东玉三郎饰杜丽娘
-
作者:暂无 来源:华人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苏州 苏州 中日 中日 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歌舞伎 歌舞伎
-
描述:由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和苏州昆剧院合演的《牡丹亭》,继去年3月、5月分别在日本京都和北京华丽登场后,又于3月13日、14日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连演两场,用昆曲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
-
春心满园关不住:《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再探
-
作者:曾秀芳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相思之情 感情关系 马克思 恩格斯 男女
-
描述:而又常新的话题。
-
“金陵五月风”第三届文学艺术节盛大闭幕大型舞剧《牡丹亭》演
-
作者:厉恩宝 李林 来源:金陵瞭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节 艺术节 舞剧 舞剧 文学 文学 金陵 金陵 浪漫 浪漫 古典 古典 演绎 演绎
-
描述:由市文联主办的“金陵五月风”第三届南京文学艺术节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展示.于5月底圆满闭幕。在5月26目晚的闭幕式上.市文联特别邀请南京军区政浩部前线文工团演出大型舞剧《牡丹亭》。市领导陈家宝、金实、王
-
谈俞逊发演奏的《牡丹亭组曲》中竹笛技术的表现
-
作者:曲迎仁 来源: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竹笛协奏曲 竹笛协奏曲 牡丹亭组曲 牡丹亭组曲 俞逊发 俞逊发 演奏技术 演奏技术 昆曲 昆曲
-
描述:奏技术,在《牡丹亭组曲》中几乎全部运用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才子牡丹亭》作者考述:兼及《笠阁批评旧戏目》的作者问题
-
作者:华玮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才子牡丹亭》作者考述:兼及《笠阁批评旧戏目》的作者问题
-
百年会馆里的“返老还童” 谈三山会馆古戏台版《牡丹亭》
-
作者:丁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戏台 《牡丹亭》 会馆 演出方式 二十世纪 昆曲
-
描述:,她在
-
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冯智全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遗产 昆曲 苏州 生态性 人类 《夷坚志》 音乐文化
-
描述:《牡丹亭》故事的源头,谢传梅先生认为:宋时洪迈《夷坚志》所记本仅仅是一个故事的雏形,明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把故事扩展了,而至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则得到进一步充实,臻于完善了。①发源于苏州昆山
-
当今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苏昆”青春版《牡丹亭》到“上
-
作者:吴新雷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长生殿》 昆曲艺术 传承发展 全景式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演唱艺术
-
描述:新的辩证关系。文中具体评析观众看好这两个戏的原因,从剧本整理、演唱艺术、伴奏音乐、舞台美术和演员传承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证,指出这两个戏既能以生动的活态展示出传统昆艺的演唱魅力及其深厚底蕴,又能与时俱进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的欠额翻译(英文)
-
作者:李学欣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翻译 典故翻译 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 互文性 互文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典故英译存在的欠额翻译问题,进而强调典故的翻译应在互文理论的指导下,既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达,又要观照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力图在两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