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
作者:李丽华 吴宝忠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李清照 佛教的影响 佛教思想 谈佛 王安石 艺术风格 辛夷花 《辋川集》 文学创作
-
描述: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
-
曾巩诗歌内容肤说
-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集》 唐宋古文八大家 诗歌内容 散文 古诗 王安石 七言古诗 北宋 知州 宋神宗
-
描述:一提起曾巩,人们都知道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曾巩也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就的诗人。 据陈杏珍、晁继周点校的《曾巩集》统计,曾巩有古诗一九二首,律诗二五二首,
-
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
-
作者:吕美生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尧臣 历史贡献 诗歌理论 王安石 欧阳修 诗歌创作 司马光 陶渊明 诗论 胡应麟
-
描述:、苏轼均对他交口称颂。王安石说:“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哀挽诗》)从中可见一斑。
-
试论中国诗歌与谜语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
作者:任蒙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谜语 中华民族 源流 文化史 表现手法 隐语 王安石 郭沫若 文学性
-
描述:诗歌和谜语,在我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抑或是这两种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长期以来分别处于“雅俗”悬殊的地位,人们才忽略了对它们的共同源流、相互影响和发展的研究。本文对此试作一次粗略的寻考与浅探。
-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性教学
-
作者:华建新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审美性 古典诗歌教学 建功立业 王安石 教学方法 审美能力 审美空间 作品 艺术美
-
描述: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性教学
-
试论《文选》诗歌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张和群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文学史 《咏怀诗》 诗歌创作 古诗十九首 谢灵运 杜甫 胡应麟 选诗标准 《筱园诗话》
-
描述:诗人们倡言情性,讲究声律、炼字、
-
自然——古代诗歌的一种艺术佳境
-
作者:宁松夫 来源:写作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艺术 古代诗歌 诗歌创作 审美境界 诗论 自然天成 诗品 姜夔 胡应麟 天然
-
描述:贵自然”(《而庵诗话》)。清杨振纲在《诗品解》中论及诗歌的风格时引《皋兰业本原解》语说:“诗文无论平奇浓淡。总以自然为贵”。清吴雷发在谈论诗歌创作中(?)入与自然的关系时说:“诗须(?)入,尤贵自然”。
-
论包恢的诗歌理论及其理学底蕴
-
作者:石明庆 王素丽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诗学 心学 理学 陆学
-
描述: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
-
改革家的鼓与呼——王安石诗歌臆说
-
作者:黎根树 来源: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改革家的鼓与呼——王安石诗歌臆说
-
李白诗歌的两种思想倾向和后人评价
-
作者:王运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歌 思想倾向 思想内容 王安石 《古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经》 诗歌风貌 建功立业 太白
-
描述:李白诗歌的两种思想倾向和后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