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3)
学位论文(39)
图书(10)
会议论文(5)
报纸(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53)
地方文献 (36)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4)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09(41)
2008(48)
2005(30)
2001(28)
2000(20)
1999(30)
1996(33)
1995(22)
1989(7)
1983(7)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4)
语文学刊(9)
四川戏剧(3)
文学自由谈(2)
社会科学杂志(2)
森林与人类(1)
工程建设与档案(1)
广东佛教(1)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1)
剧影月报(1)
晏几道“苦情”的艺术营造
作者:王慧刚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小山  《小山  苦情  苦情  艺术营造  艺术营造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我们可以在他的中发现很深的悲苦情结。本文尝试从时空艺术、色彩的运用以及客体的主体化等艺术技巧方面来探究晏几道如何在
纯美的注视:《珠玉》浅探
作者:熊雪芳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珠玉  晏殊  晏殊  审美  审美 
描述:《珠玉》的雍容娴雅是晏殊作为宋代承平时期的卿相自有的一份风度,而那种诗意的光辉则源于他对生活纯美的注视。这种纯粹的审美关照,没有任何功利之心,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提升,也正是词人内心世界(心灵
语不惊人死不休:漫谈高考作文如何炼炼句
作者:韩延明 王丽萍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词语  鲁迅  王安石  曹雪芹  文学史  遣词造句  简洁  语言 
描述: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炼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来之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成"满纸荒唐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
晏殊《珠玉》的分类评价
作者:宋国荣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圆玉润  珠圆玉润  无病呻吟  无病呻吟  分类评价  分类评价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描述:逝的惆怅和春光美景不能长驻人间的惋惜之情;第二类,代女子而言艳情的和表现自己优游岁月的;最后是无聊而缺乏真情实感流于庸俗的.
从三首作看王安石的沉浮人生
作者:王芳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生    沉浮  金陵怀古  艺术价值  社会现状  刘熙载 
描述:这三首不仅艺术价值高,且真切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现状,更鲜明地展示出王安石不同时期的人生抱负与命运。
论晏殊与姜夔的异同
作者:姚念 魏国栋 陈迪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姜夔  典雅  题材 
描述:抒发漂泊之感和身世之悲,以"清空"为显著特色。较之晏殊,姜夔的在取材方面也更为广泛。
晏殊的色彩美学解读
作者:吴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美学  色彩意象  对比调和  宋代花鸟画  微距拍摄 
描述:科学地审视晏,重新认识晏殊高超的美学造诣价值和对中国文艺的贡献。
从审美视角看《珠玉》的生命意识
作者:乐曲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珠玉  珠玉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描述:其生命意识的形成、特点及意蕴效果方面的审美考察,对《珠玉》做出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
含英咀华,海徜徉:《如梦令》教学三部曲
作者:赵巧玉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三部曲  中国文学史  文字  女词人  教学  阅读  王安石  朴素  情感 
描述:在欢快、清新之余,又让人读出文字背后一些历史的沧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开始了
词人之词与晏几道的艺术特征
作者:李洋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词人之词 
描述:本文结合"词人之词"这一词学理论,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题材与主题:艳情与身世之感的渗入;二是的体制:音乐性与文辞美兼修;三是价值和功能:言情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从"词人之词"角度重新审视晏几道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