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诤友论敌两相知——朱、陆交往叙考
-
作者:王法贵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论敌 诤友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三十年 ,在理学界互为论敌 ,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学术之争和君子之交这两重关系 ?两位先儒的确在我国哲学史上留下了美谈佳话 ,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长久研究的课题
-
吕祖谦与鹅湖之会
-
作者:黄灵庚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之会 吕祖谦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本文从吕学的渊源、“取人之长”的学术风格及吕祖谦的人格魅力等方面简论吕祖谦在鹅湖之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指出鹅湖之会对当时和后世学术的积极意义所在。
-
元代净明道与朱、陆之学关系略论
-
作者:郭武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净明道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本文就元代净明道所受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为:朱、陆学说之所以能对元代净明道产生巨大影响,乃与其多活动于江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净明道的宇宙观实多吸取了朱熹之学,而其修行论则多受到了
-
象山心学与禅学关系新探
-
作者:苏洁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禅宗 陆九渊
-
描述:禅宗作为中国化佛学的重要派别 ,主要由佛教教义的思想内容 ,论证教义的理论形式与宗教修养方法三部分组成。从其理论形式和修养方式看 ,陆学与禅宗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但从思想内容上言 ,其区别又显而易见 ,本文拟就其同异之端略作探析
-
象山成圣说与儒家革命精神——道德主体性的张扬
-
作者:苏洁 来源: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成圣论 革命精神 主体性
-
描述: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一说支撑着其整个心学体系,从道德修养而言这实质是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重视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因而造就其"人皆可成圣贤"的成圣观,法圣人变为做圣人,这种气质变化促成儒家革命精神
-
试论两宋儒学的文本观及其经学中的语言学思想
-
作者:黄敦兵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语言哲学
-
描述:又突破了训诂师承的传统,在读经与做人、创通经义与自我省察乃至提升理想人格上,提出了值得一再回味的命题,从而启开了经学与理学互释的源头。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作者:王昌铭 来源:初中生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陆象山 陆九渊 理学家
-
描述: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他在《陆象山语录》中有这样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邓拓同志把这首诗引入了杂文《不求甚解》之中。
-
朱陆情谊与理学分派:对朱熹哲学范型流变的探讨
-
作者:沈时凯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理学
-
描述:理学中发展为陆王心学一派,且影响到清代。究其实,从宋至清,朱子哲学的形式和内容时或小有变化,但朱熹所建立的理学体系的框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在历史的沿替中仅仅发生了朱子学范型的流变。
-
象山心学视野下的九卦之序:兼与张勇先生商榷
-
作者:赵荣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九卦之序 康德
-
描述:宋代理学的易学维度,是中国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
-
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略
-
作者:黄明喜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
描述: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