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景式再现北宋社会历史的大型史诗
-
作者:刘涛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后期 长篇历史小说 司马光 社会历史 人物形象 矛盾与冲突 吕惠卿 欧阳修 苏轼
-
描述:传统文化运动。高有鹏继1990年代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袁世凯》(三卷本)之后,现在又推出多卷本描写北宋中后期大改革背景下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经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很快产生巨大反响,被称为
-
“寒门出贵子”应是社会正能量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高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决好的问题。
-
新闻媒体都应是社会正能量的放大器
-
作者:杨振武 来源:新闻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能量 网络舆论 放大器 正面宣传 新闻宣传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弘扬主旋律 主流媒体 主流思想
-
描述:负起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的重任,勇于作为,善于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要做好
-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设计
-
作者:刘海菊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新政 社会危机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期 北宋初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贫积弱 过程与方法 土地兼并 问题探究
-
描述:【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得出改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概况和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历史感知,材料分析,问题探究,论从史出。3.
-
记者应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
作者:任立影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正能量 记者 传播者 广播电视台 新闻频道 沈阳 舆论导向 栏目 媒体
-
描述:而是充分发挥媒体优
-
履行社会责任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导向
-
作者:王海彦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社会责任意识 现代企业 企业经营管理者 社会属性 社会公众 认真履行 企业发展 社会大系统 经济组织
-
描述:统,具有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就要求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切实实现职工利益;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要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向社会公众公
-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
作者:李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文化比较
-
描述:其共性文化特征。基于此,多年来学界就《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整体看,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眼于从多个视角探讨杜丽娘与朱丽叶形象的异同及原因,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全面比较两部作品在文化思想、主要人物形象、艺术审美、表演欣赏等角度的异同,并从辨异入手促进文化对话交流进而唤醒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化、系统化。而本文的写作,拟将这两部作品纳入中西文化的视野中互相关照,避免单一的文本解读,力求全面展现两部戏剧作品在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宗教哲学、戏剧审美形式方面的异同。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两部剧作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其中以杜丽娘与朱丽叶的比较为重点,揭示她们性格、爱情的文化特质;兼顾柳梦梅与罗密欧、杜宝与卡普莱特、陈最良与神父的形象比较。第二章辨析两部剧作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从宗教哲学入手,进而探求中西生死观及“梦意识”对两位作家创作剧本的影响。第三章深入分析两部作品的美学观念,得出两部作品美学形态殊途同归、审美欣赏具有中西差异以及表现形态各擅胜场的结论。
-
文学观对照下的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研究
-
作者:李燕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 文学观 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悲剧 中国作品 牡丹亭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 中国戏剧
-
描述:当时的封建礼教制度,歌颂爱情,富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揭露社会的黑暗
-
曹雪芹“写儿女之真情”的文艺观
-
作者:王先霈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文艺观 进步思想 小说 爱情描写 林黛玉 贾宝玉 十八世纪 牡丹亭
-
描述: 在《红楼梦》开篇的地方,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口,对全书作了一个总的概括,说是:“其中大旨谈情”。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正笔还是反笔?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作者玩的障眼法;《红楼梦》是政治
-
面对经典……──观上海昆剧团之新版《牡丹亭》
-
作者:范晓宁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排演 剧目 观众 艺术家 99年 《牡丹亭》 经典 时间 准备
-
描述:面对经典……──观上海昆剧团之新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