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苏”手足情
-
作者:杨志坚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派 宋神宗 苏轼 御史台 政见
-
描述:史台监狱。
-
思念的月 思念的歌
-
作者:丁丽 来源:新语文学习·初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念 宋神宗 王安石 密州 苏轼 汴京 苏辙
-
描述:北宋神宗熙宁九年,41岁的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在密州做太守。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受冷遇的境地。因此,他既对朝廷政局强烈关注,又怀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而与骨肉同胞
-
至大至小苏东坡
-
作者:刘艳琴 来源:作文之友(快乐作文与阅读)(高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家庭教育 政治危机 王安石 苏轼 欧阳修
-
描述:公元1037年,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幼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苏轼入朝为官,正是北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王安石开始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恩师欧阳修在内,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
登高拨云与移景换步
-
作者:管青春 尹品芳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题西林壁》 王安石 飞来峰 诗人 苏轼 感受
-
描述: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位宋代大诗人,登山游览时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但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句。吟咏着这两位诗人写的《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我顿觉视觉敞亮,深受启迪。
-
秉大义而疏小节
-
作者:朱国勇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义 王安石 自然规律 苏轼 明月 诗
-
描述: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改得还真精当,苏轼看笔墨淋漓的这几个大字,心中得意,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
作者:祝尚书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
描述: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
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意象解读
-
作者:王雅娟 狄丽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林道 独立人格 中国文化 精神品格 气质 象征
-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素喜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称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更是有许多优秀的咏物之作深刻传神地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陶渊明笔下之菊,周敦颐笔下之荷,王维笔下之竹……无不体现出诗人的人格理想与审美趣味。在众多的景象中,"梅"可以说是诗人们心中
-
涵泳咀嚼悟文情:例谈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
-
作者:张宝颖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 有效途径 涵泳 咀嚼 实践证明 王安石 语言文字 实词 指导阅读
-
描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由王安石变法失败谈领导者的度量
-
作者:董勇 来源:党建与人才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领导者 苏轼 吕惠卿 不同意见 党的领导干部 凝聚力 政治素质 湖北省钟祥 个性特点
-
描述:王安石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志大而量小,听不得不同意见。当时,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中,除了司马光之外,苏轼算得上是影响较大的一个。但苏轼也并非那种主张“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的保守派
-
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
作者:马振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哲学思想 王安石
-
描述: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