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书楹曲谱》研究—以《四梦全谱》为核心
-
作者:林佳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堂 纳书楹 叶谱 四梦 牡丹亭 昆曲 曲牌 曲谱
-
描述:至60年(1795)間陸續刊行的曲譜,包括初刻《西廂記譜》、《納書楹曲譜》(正續外補四集)、《四夢全譜》、重鐫《西廂記全譜》,皆為帶曲文、板眼及工尺,不帶科白的樂譜,一時風行,號稱「葉譜」,其內容豐富,計收566齣/套曲,且訂譜成就向受稱道,影響深遠。筆者於撰述時,首先梳理乾隆時期蘇州的崑曲活動、葉堂之志趣及交遊、葉譜的刊行及影響,以為全文論述之基礎;繼而開展兩個主要的關注面向,第二章為葉譜選錄的內容,第三、四章則為葉堂訂譜的作法,為集中焦點,乃選擇最具曲樂創作意義之《四夢全譜》為核心,討論葉堂如何為馳騁才情、不拘格律的湯顯祖《四夢》曲文訂譜,以見在曲律及曲樂發展上的重要意義。
就葉譜選錄的內容,筆者歸納其特色有三:(一)「散齣」與「全本」兼收:《納書楹曲譜》選錄自元至清前期,名家名作與時俗流行的散齣,而《西廂記譜》與《四夢全譜》則為全本劇作。(二)「劇」與「曲」雙重觀照:除大量選入有曲可唱之演劇散齣,兼及新興時劇,又收錄部分可供清唱的散曲及散齣,尤其好尚北套曲。(三)「流行」與「追憶」並存:除選入當時流行的劇目,又有《千鍾祿‧慘睹》等,當是因葉譜收錄而引領演出風潮,至於《桃花扇》等漸次退出劇壇的散齣,葉譜的記錄則帶有追憶性質。再將葉譜收錄的內容與其前《九宮大成譜》等、其後殷溎深傳譜等刊行的曲譜相較,則可見收錄內容頗為相近;然而,曲譜的性質,則由重「曲」轉而至重「戲」,頗可比喻為「加上板眼、工尺的《綴白裘》」,由以記錄唱腔為主之樂譜,變為於演出頗有助益之臺本。
關於葉堂訂譜的作法,筆者以《四夢全譜》為核心,第三章先論「宛轉相就」之法,討論葉堂如何改調就詞,在譜曲時妥貼適應湯顯祖不盡合律的曲文。首先析論其中較富變化的集曲作法,以見不同曲牌的摘句如何銜接為集曲;其次,取鈕少雅《格正還魂記詞調》、馮起鳳《吟香堂牡丹亭曲譜》、劉世珩《雙忽雷閣彙訂還魂記曲譜》,與葉堂《納書楹四夢全譜》共同參照,綜論並評議各譜宛轉相就的處理方式,相較於諸家的作法往往較向「律」傾斜,葉堂訂譜的特殊之處在於:追求文、律、樂之間的平衡,故可見增刪部分曲文字句、移動板位以使語氣更為流暢、致力於以樂傳情,某些作法甚至遊走於合律邊緣,葉堂的手法固有獨到之處,然宜置入清前期曲律及曲樂發展的背景下考察,由《南詞新譜》、《南詞定律》、《九宮大成譜》漸次收錄《四夢》曲牌,可見曲律鬆動之趨勢,這些迥異於往的曲牌,無法套用既有腔調,故需曲譜記錄唱腔,然而,曲譜的刊行,雖便傳唱,卻也形同「定譜」,若過度襲用,反而侷限曲調發展。
第四章則比較諸譜《四夢》之曲腔,切入點有二:其一乃葉譜本身作法之比較,葉堂於相同曲牌,鑑於情境不同,各有變化發揮,展現曲牌音樂在律定字句及點板之下的活腔作法;其二乃與其他曲譜之比較,取葉堂為《四夢》所訂之曲腔,與其前《南詞定律》、《九宮大成譜》、其後《遏雲閣曲譜》等相同曲牌比較,固不乏曲腔一脈相承者,然亦見細節處的板眼、行腔參差變化,甚至腔句、曲牌之音樂構思不盡相同者,可見乾隆時期曲腔活潑變化之情形。最後,藉由比較的結果,探討曲樂相關問題,在曲文字聲與曲腔旋律方面,「依字行腔」雖是原則,然遇韻腳等處,則往往需配合全曲的結音;在曲牌行腔與固定曲調方面,每一牌調雖有其音樂框架,但實際的行腔,則是字聲與曲調互相調適而成;而綜觀葉譜的音樂成就,除首次為《四夢》訂定完整的工尺譜,更在於其作法有繼承亦有開創,可謂集曲樂作法之大成。
本文最後以「葉堂之曲樂觀點」、「葉譜之價值」綰結全文。就葉堂的觀點而言,重樂輕律,以盡度曲之妙;雅俗兼備,適度採錄時俗唱法、流傳劇目,俱見一代曲家的朗闊襟懷。就葉譜之價值而言,於刊行曲譜具有開創意義,為首度刊行之崑曲戲齣唱譜,收羅甚廣,兼有選本性質,乃藉譜以傳曲;且於曲樂發展具獨特貢獻,藉實際的訂譜成果,彰顯「不合律即不可歌」之謬,並將訂譜的觀照對象,由單隻曲牌之行腔,擴展為套內諸曲的和諧,其所譜曲腔,不僅穩稱湯顯祖揮灑才情之曲文,促成《四夢》在舞台上展演流傳,且安腔訂譜之法亦成為典範。
-
青春版《牡丹亭》:不仅仅是青春
-
作者:黄小驹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国艺术 昆曲 研究院 传统文化 演员 江苏省 青年学生 观众 研究员
-
描述:自2004年4月在台北首演以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演出了66场(其中2/3的演出在大学校园进行),直接观众近1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对《牡丹亭》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会上宣读了《牡丹亭》总制片人、台湾著名
-
白先勇苏州盯排《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柳梦梅 《游园惊梦》 昆剧 舞台布景 经典小说 昆曲 苏州园林 文学鉴赏
-
描述:信报讯 连月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一直坐镇苏州盯排昆曲《牡丹亭》。这次由他亲自领衔导演、苏州昆剧院重排的青春版《牡丹亭》,主角都是一批20出头的年轻演员。剧中一流的舞美、服装、灯光包装,使整台戏中
-
白先勇:把《牡丹亭》送到美国
-
作者:李冰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爱情神话 保护的位置 《台北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小说 演员挑选 《游园惊梦》
-
描述:《牡丹亭》了,这是在国际音乐节第一次演昆曲,也是北京首演。$$ 记者:演出之前,在台湾、上海其他地方都
-
看《牡丹亭》成为香港大学生的时尚
-
作者:陈韧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城市大学 牡丹亭 文化中心 香港大学 汤显祖 教授 主任 昆曲 中国文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描述:郑培凯教授祖籍山东省,在台湾长大,1970年从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负笈美国30年,曾在美国纽约耶鲁大学求学和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汤显祖研究方面有较显著的成就,其中《汤显祖与晚期文化》颇为学术界称道。$$谈及香港对汤翁的研究,郑教授说,以前研究的
-
《牡丹亭》:启动了中国人的文化DNA
-
作者:王寅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DNA 白先勇 上海大剧院 昆曲 光处理 爱情故事 演员上台 人和艺术 制作人
-
描述:一部以中国人的方式讲述的古代爱情故事让观众如痴如醉,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而大部分观众是第一次接触昆曲的年轻人。11月21日至23日,《牡丹亭》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三场,这是该剧今年的第9轮,也是最后一轮
-
苏州 新排《牡丹亭》复演《长生殿》
-
作者:刘琼施芳杨晴初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长生殿》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 外践 昆曲 柳梦梅 唐明皇 戏曲观念 昆剧 无痕迹地
-
描述:本报苏州7月1日电记者刘琼、施芳、杨晴初报道:作为我国唯一拥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古城,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为苏州提供了展示独特魅力的平台。27日,三本昆剧《长生殿》在苏州开明大戏院首演,古老的戏曲活化石回归到戏剧舞台。此外,《朱买臣休妻》等传统剧目早已开演,将上演的连台本昆
-
青春版《牡丹亭》与“戏曲进校园”
-
作者:沈不沉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戏曲 苏州大学 座谈会 流行歌曲 演员 昆曲 温州师范学院 台湾作家
-
描述:今年5月,我赴台湾参加“昆曲国际学术 研讨会”期间,听到由台湾作家白先勇策划的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高 校演得非常火爆的消息。当时白先勇正在台 北,会议曾邀请他来对《牡丹亭》的演出
-
青春版《牡丹亭》戏外戏
-
作者:王寅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杜丽娘 柳梦梅 上海昆剧团 传统剧目 苏昆 男欢女爱 主创人员
-
描述:缘起$$●2002年,白先勇应邀在香港为大中学生讲昆曲,演讲的主题是《昆曲中的男欢女爱》。$$最近一年,白先勇已经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于台北和苏州之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4月29日《牡丹亭》在台北
-
魂,因梦而来
-
作者:胡斌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大剧院 艺术传承 声声慢 牡丹亭 清音 演出 昆剧 昆曲
-
描述:幽谷清音声声慢,百变仕女入画来,10月11日晚的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座无虚席,众多昆曲观众期盼已久的幽谷清音--梁谷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