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末《牡丹亭》评点改编本研究
作者:郑晓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描述:手法,塑造出更为丰满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主题;此外,在场面...
从《牡丹亭》论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
作者:龙怀菊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平民文学观 
描述:时社会思潮对其影响等方面的考察,进而论述汤显祖平民文学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谁的游园惊了谁的梦:听昆曲《牡丹亭
作者:张一凡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古老的剧种昆曲是否还能带给人古典的审美感受,还是说已经渐渐被人淡忘。昆曲《牡丹亭》无论是作为戏文还是戏曲都有它独特的美好之处,等待人们发现与欣赏,尽管剧种可能已经古老
牡丹亭》情理冲突的表现策略探析
作者:徐大军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表现策略:元杂剧  表现策略:元杂剧 
描述:和文学渊源。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作者:孙秋克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形象  柳梦梅形象  牡丹亭  牡丹亭  时代命题  时代命题 
描述:牡丹亭》以“情”抗“理”这一时代命题 ,是由在剧作的前半部 ,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 ,共同承担 ,才贯穿始终 ,最终完成的。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 ,会使我们失落半部《牡丹亭》。
古代戏曲选本中的《牡丹亭》改编
作者:赵天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选本  戏曲选本  牡丹亭  牡丹亭  改编  改编 
描述:戏曲选本所反映的主要是《牡丹亭》折子戏的改动情况,戏曲演员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原本进行加工提炼。他们删除繁文赘曲,添改曲文人物,增饰宾白科浑,添注身段表演、穿关道具,调整行当角色,使这些单折凝聚
爱欲与"文明"的冲突——《牡丹亭》与《西厢记》主题思想之比较
作者:韩彬  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以情反理  以情反理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这部爱情剧表现的依然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但又有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它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以情反理,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为核心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从南丰“跳傩”儒道释文化对民间傩的影响
作者:曾志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江西省南丰县是文化部命名的第一个中国傩舞艺术之乡,南丰跳傩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地方史料记载,南丰传傩始于汉初,唐代延续,两宋渐盛,邑人刘镗作《观傩》长诗,详细描绘了南丰演出傩舞剧的情景。明清时,傩舞遍及南丰城乡,形成大傩舞、竹马舞
江河的空间:从王安石与二程的义利观比较江河文化对生存空间
作者:胡芝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程  二程  王安石  王安石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  生存空间  生存空间 
描述:和二程的义利观比较为切入点,梳理比较二者对于义利的看法,分析其观点背后的学术支持,以期发现其观念中关于生存空间的架构。从而一窥显性于传统中的黄河文化和相对隐性的长江文化对于这个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