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晏几道、吴文英、姜夔的词三部曲
作者:周建梅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吴文英  姜夔 
描述:晏几道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艳情词的抒情旧套,在大量词作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倾吐对女性的真挚情意,其词呈现为三个分主题:深情缱绻,获取高峰体验;无奈分离,吞咽“情殇”苦水;痴心无悔,执着于真情挚爱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反“理”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
彰显真善美统一的共同理想——黄鹤国际女画家作品联展
作者:张善平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画家  真善美统一  作品  共同理想  国际  彰显  2004年  黄鹤楼  文化部 
描述:队伍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由
诗、画、的完美融合——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作者:魏永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滁州  韦应物  王安石  “动”  境界  山水田园诗  构想  古代诗歌  景物  艺术经验 
描述: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春光明媚、万物勃发之时,诗人不是像常人一样趋鹜于万紫千红的繁华处争春赏光,而是独步于幽静朴拙的山涧边寻闲探幽。涧边绿草,惹人怜爱。这种心绪,不为诗人所独有,王安石“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即道出了类似
满目哀景 一腔愁——杜甫《登高》导读
作者:姚永强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景物  艺术价值  胡应麟  夔州  气象  中学  摹状  境界  会宁县 
描述: 《登高》系杜甫寓居夔州、贫病交加之时所作。全诗借登高所见之秋江景色,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孤苦老病、疾首痛心的复杂感情,激切苍凉,沉郁顿挫,律法谨严,气象阔大。胡应麟《诗薮》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精当地指出了其艺术价值。
至“”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激越的浪漫凄美的感伤——《牡丹亭》和《长生殿》"至"理想
作者:郑尚宪 黄云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洪昇  洪昇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至"理想  "至"理想 
描述: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
黄鹤西楼去长江万里向读者推荐《黄鹤楼的传说》
作者:刘纲纪  来源:美术之友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鹤西楼去长江万里向读者推荐《黄鹤楼的传说》
从悲凉中见炽——读王安石《桂枝香》词
作者:黄南南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古代审美意识    桂枝  中华民族  基色  个体生命  画图  中国古代艺术  翠峰 
描述:。惨
一个“”字催生的青春意识——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思索
作者:王瑾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情人欲  意识  寻梦  明代戏曲  作品  人性  代表作 
描述: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亦是明代戏曲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其故事取自《杜丽娘慕色还魂》,《牡丹亭》的故事由一个字唤起青春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