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十年磨一剑:从《霍玉传》到《紫钗记》
作者:李建东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传奇剧本  传奇剧本  小说  小说  戏剧家  戏剧家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改创  改创  太尉  太尉 
描述:汤显祖将蒋防小说《霍玉传》改编成传奇剧本《紫箫记》之后,又经历十年的磨砺,将其改创为《紫钗记》。他在剧中精心塑造了"卢太尉"这样一个反面角色,强化了社会批判力量;同时将人物形象安排得更为合理,突
评剧爱派传承第一人:莲
作者:赵德明  来源: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演出  天津市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戏院  观众  沈凤喜  父亲  唱腔  国民党  孔雀东南飞 
描述:,深深被爱莲君婉转俏丽的唱腔迷住了。回到家就找条毛巾,既当"水袖"又当"手帕",模仿着爱莲君的样子又唱又跳,似中了疯魔一般。后来父亲从朋友处听到一个消息,爱莲君
从《小雅·旻》看诗书易的共生与兼容
作者:张思齐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王应麟  学术史  诗经研究  共生性  兼容性  小雅  政治哲学  诗书  洪范 
描述:一、从两种分什体系看学术史《诗经》的分什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学术问题。朱熹(1130— 1200)的分什,不仅改变了旧本分什的体系,而且包含着他对《诗》、《书》、《易》三经共生与兼容这一事实的思考。《诗经·小雅》共有作品七十四篇。篇数太多,指称的时候
抚州采茶戏献演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临川四梦》今晚唱响张家港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抚州采茶戏献演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临川四梦》今晚唱响张家港
论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翻译:以《牡丹亭》的两
作者:何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词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淑勤拉开“戏剧春天”序幕 《紫钗记》受热捧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如痴如醉。 《紫钗记》讲述的是唐代才子李益与佳人霍玉的“紫钗情缘”,两人因紫钗结缘,经过“丢钗”、“拾钗
戏剧范式看中西艺术审美精神的差异:以青春版《牡丹亭》和音
作者:安博 石蒙蒙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西方戏剧  《牡丹亭》  《牡丹亭》  《猫》  《猫》  艺术审美精神比较  艺术审美精神比较 
描述:式比较的切入点,对这种艺术类型进行认真细致的考量和比照,从而分析出中西艺术潜在的差异,对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提供更多的理论佐证。本文以中西戏剧艺术的具体文本为参照,从实际的戏剧作品青春版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诗无邪”与“涂嫩鸭”-谈《牡丹亭·闺塾》的戏剧冲突
作者:孙占琦  来源:朝阳师专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无邪”与“涂嫩鸭”-谈《牡丹亭·闺塾》的戏剧冲突
传统昆曲与现代戏剧的共融与嫁接——参加导演青春版昆曲《牡丹
作者:翁国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戏剧艺术  《牡丹亭》  表演形式  审美需求  舞台空间 
描述:方面都是极其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