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收并蓄话牡丹:试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服饰
-
作者:王培喜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青春版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台服饰 舞台服饰
-
描述:展了戏曲服饰的艺术功能,更新了戏曲服饰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戏曲服饰新的美感.该剧的成功既为戏曲服饰服务现代舞台提供了新思路,又为昆曲的现代传承提供了重要范例.
-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舂版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李砚 来源:乐府新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主腔 主腔 变化形态 变化形态 青春版 青春版
-
描述:>为切入点,以对<牡丹亭.游园>一折唱腔的分析为重点,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对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加以总结,并对昆曲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人(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
从“圆”看文化精神:《牡丹亭》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
作者:杨晶 戈双剑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牡丹亭》 文化精神 “圆” 解读 经典作品 中国文学史 《西厢》
-
描述:汤显祖的《牡月亭》代表着明代传奇的高峰,一经问世,几令《西厢》减价。时至今日《牡月亭》仍以其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及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
-
梦里梦外都是情——《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梦”的对比分析
-
作者:罗兴娅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张生 张生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丽娘 丽娘 历史 历史 理想 理想
-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
-
谁能为爱而死为爱而生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音像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谁能为爱而死为爱而生青春版《牡丹亭》
-
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之《惊梦》个案浅析
-
作者:刘婷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译者隐身 译者隐身
-
描述:文章主要分析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的第十出《惊梦》,从译者显身的层面,探讨译本的翻译策略,并认为译文中存在的否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文质量。
-
把《牡丹亭》搬进皇家粮仓——与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作者:暂无 来源:商业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北京人 北京人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 粮仓 粮仓 总经理 总经理 对话 对话 公司 公司 有限 有限
-
描述:王翔,1986年大学毕业,1994年开始经营普罗艺术公司,主营西方古典音乐唱片,现在是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厅堂版《牡丹亭》出品人。
-
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阅读接受简论
-
作者:王宁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传播 传播 江南 江南
-
描述:之感性和直观的一面。更为重要的,这种阅读同时构成了《牡丹亭》传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牡丹亭》传播和流布的重要途径。
-
欲望的舒缓 人性的张扬:《牡丹亭》和《麦克白》两剧主题比
-
作者:刘钱凤 张智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麦克白》 《麦克白》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欲望 欲望 张扬 张扬 人性 人性 80年代 80年代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剧目,至今仍是我国戏曲院团的保留剧目。国内的比较文学学者一般都倾向将其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研究,譬如陈瘦竹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对此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