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词“思致”表现形态探微
-
作者:曹章庆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思致 形态 诗性智慧
-
描述:在象外,迷离蕴藉。"无心"、"有意"两种形态虽各有别,但在深层心理上都是作者理性观照的产物,是晏殊对人情世态、历史人生洞悟穿透的诗性智慧结晶。
-
几度夕阳红―柳永和晏殊词的夕阳意象比较
-
作者:李子诚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词 晏殊词 夕阳意象 比较
-
描述:“夕阳”意象作为饱含文化信息的情感符号,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偏爱。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柳永和晏殊对“夕阳”这个传统意象都情有独钟。但是同一意象入词,在二人的手里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
-
试谈戏曲《牡丹亭》与王学左派思想
-
作者:陈虹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左派 王学左派 汤氏思想 汤氏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的这一特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
陆象山教育思想之为学目的 态度和方法初探
-
作者:方兰欣 来源: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教育 教育 辨志 辨志 戒慎虚敬 戒慎虚敬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
描述:本文试图探析陆象山教育思想的精华,系统论述其尽人道、做大人的为学目的,戒慎虚敬、求真求实的为学态度,以及主体性学习方法论。重点在于阐述其"亦须还我堂堂正正地做个大人"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读书学习方法
-
北宋画学的“自然”观念及其官方思想背景
-
作者:周博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 画学 宋徽宗 王安石 新学 《老子注》
-
描述:中受到重视却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本文认为,首先画学就是在王安石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而当时的官方哲学——王安石的新学对于道家的重视与宋徽宗个人对于道家的推崇则构成了“自然”再次受到重视的理论背景
-
颇有成效的探索--读《中国语用学思想》
-
作者:刘培育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用学思想 符号学 思想史 言语交际 语用推理 名辩学 周礼全 中国古代 表达和理解 语境因素
-
描述:颇有成效的探索--读《中国语用学思想》
-
从《袁州州学记》看李觏的教育思想
-
作者:李谷虚 来源:争鸣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袁州州学记》看李觏的教育思想
-
吴炳剧作情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特征
-
作者:孙霞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剧作 情学思想 时代特征
-
描述:吴炳剧作以 情 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合拍 ,与汤显祖 情至说 一致 ,其情学思想虽显得单簿 ,狭隘 ,但也有超越前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女性的赞美也超过了同时代的作家
-
从《困学纪闻》看王应麟的历史思想
-
作者:吴漫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困学纪闻》 王应麟 历史的变动 社会秩序论 救国思想
-
描述:了独到的见解。
-
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史学思想
-
作者:吴漫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王应麟 王应麟 史德 史德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 经世 经世
-
描述:编次、语言风格以及对历史的评价之中,彰显了南宋末年一个理学家积极的入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