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方胜书画印作品
作者:暂无 来源:新校园(阅读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画  作品    黄永年  篆刻 
描述:方胜,字敬吉,男,汉族,山西五台人,1941年7月生于四川成都。自细酷爱金石书画,从张寒杉、叶访樵学习书画,又随韩蹬安、陈泽秦、黄永年研习篆刻。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资治通鉴》之三
作者:韩毓海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吕不韦  秦始皇  政治制度  王安石  司马光 
描述:奏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
2011年《休闲品·天下》各期内容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休闲读品(天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内容简介  袁世凯  重新评价  中国传统  梳理  回顾  辛亥革命  中国古代  南宋 
描述:1重新梳理了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与详细过程、并回顾了近千年对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评价,对这场王朝中期的重要改革提出了独到的认识。从两条线路研究中国古代造纸业:一是考察现有用中国传统古法造纸的企业;二是以
郑司农注《周礼》所用“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为”
作者:楊天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郑司农  《周官解诂》  "  为"  段玉裁的界定 
描述:并非都是用以解释通假字的,情况十分复杂,真正用以解释通假字的,仅42例,只占全部字例的35%,此外还有多种情况。这说明在郑司农那个时代,训诂术语的创制和运用还很不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说明,段玉裁对汉代训诂术语的界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并不完全符合汉代训诂学的实际,因此不可盲目信从。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
作者:李之鉴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  孙奇逢  易大旨》  “天人合一”思想  实践意义  王安石  自然之变  客体世界  六十四卦  主体认识 
描述: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
人与造物的感通:赏苏轼《游金山寺》
作者:张晶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金山  审美感受  江南江北  纪游诗  思乡曲  长江源  深黑  鱼尾  绝顶 
描述: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这是一首纪游诗,又不仅是一首纪游诗;这是一首思乡曲,又不仅是一首思乡曲。读着这篇名作,可以产生更多的审美感受。
创业文化与临川文化随想:――《创业课堂》有感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 本报自2月22日始连载《创业课堂》,至4月2日全文结束,共刊出十四期,备受读者欢迎,引起各界人士关注,有致电本报需要全文的,也有提笔发表个人感慨的,现摘登部分来稿,以飨读者。 读了《抚州日报》连续刊登的《创业课堂》之后,感触颇深。 抚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临川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世界经济一
开拓临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临川近现代文化史》
作者:周世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种近现代文化史》  书评  临川文化 
描述:开拓临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临川近现代文化史》
红土地上的文化情思──《临川文化史》有感
作者:陈平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红土地上的文化情思──《临川文化史》有感
最美的还是那株牡丹 --——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北海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昔日雪芹一生血泪铸就的残本《红楼梦》前八十回,每次一读到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逐字细品那葬花的娇弱女子林黛玉: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