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王安石释“剥枣”所想起的
-
作者:徐关林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北宋大学问家王安石曾奉命重新注释《周礼》、《毛诗》、《尚书》,即所谓"三经新义"。他"设官置局",父子上阵,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毛诗》是由他的
-
“河阳”应是地名
-
作者:董秋成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的北岸叫做阳。"单单
-
“成,将以攻宋”应是“成将以攻宋”
-
作者:杨栋 殷宝田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一个标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然"成"字怎样断不但是理解句意的问题,主要关系到后面对"胡不已平"那句省略了主语的句子的理解,甚至牵涉到对全文的解释分析。《公输》开篇头一句,据孙诒让的《墨子閒诂》读作"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本句由于把"成"字读出。与上句形成承接复句。就只能
-
黄永年教授谈撰写学术论文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黄永年说: 要在读书时发现了问题再写文章,写文章时把问题彻底弄清楚或曰彻底解决.所谓问题,无非是两种:一是前人或今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但确属重要应该研究解决,这通常叫做"填补空白";再是前人或今人弄错了讲错了的,需要加以纠正.
-
“秃顶的川”应是“秃顶的山”
-
作者:周经纶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高中语文教材《风景谈》规定为基本篇目之一。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川,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其
-
语法知识应是基本的、实用的、可接受的
-
作者:陶伯英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语法知识,怎么教。许多老师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说明,中学教的语法知识应该是基本的,必要的,而且是可接受的。可接受性很重要,教学的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超过了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学习负担,是难以接受的,不可接受,教了也没有效果。再有,应该是简明的。不能面面俱到,臃肿累赘。如果讲得很烦琐,不但基本的规律不能掌握,而且会弄得头晕脑胀,抓不住要点。还有,应该是实用
-
高考作文应是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北京市语文高考阅
-
作者:李节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作文的指挥似乎已经将作文教学拖进了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