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9)
报纸(261)
会议论文(8)
学位论文(7)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4)
地方风物 (260)
红色文化 (84)
地方文献 (7)
非遗保护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7)
2013(24)
2012(34)
2011(50)
2009(51)
2008(26)
2007(23)
2001(11)
2000(19)
1982(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2)
出版发行研究(2)
党课(2)
工人出版社(1)
党的生活(云南)(1)
中国旅游报(1)
朔州日报(1)
出版科学(1)
学习博览(1)
台声(1)
记忆犹新的回忆
作者:汪敬虞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  党员  工作作风  思想改造工作 
描述:忆犹新。现在借此之机,写一点这方面的回忆,作为我个人的追念。
李浩著《周文画传》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浩著《周文画传》出版
李纪
作者:暂无 来源:景德镇陶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美术  江西省  收藏  景德镇陶瓷  艺术设计  漆画  美术作品  协会  南昌市  中国美术 
描述:李纪1943年10月出生,籍贯,安徽,196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昌市工艺美术系列中级职称评委,江苏省明达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山上的防火工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月4日,记者和家人一起来到相山公园爬山赏春。在通往电视塔的山道中,几位头发花白,穿着绿色马甲的老人在山道间穿梭,他们手里一把特制的铁扫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这是特制的防火扫帚。 今年刚刚60岁的徐孝礼负责山顶上的一段山林,他肩膀上扛着一把防火扫帚、一手提个破口袋随手捡拾游人扔
黄鹤山上的早晨
作者:暂无 来源:京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们的指导老师是市体育指导中心第十一辅导站的,日常活动就在黄鹤山上。于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每天早晨都
黄鹤山上半日闲
作者:夏兴政  来源:京江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鹤山是一座小山,高只有82.1米,如果放在四川、云南只能算是个小土堆吧。传说南朝时刘宋开国皇帝刘裕青年时曾在山麓种田、砍柴,常梦有成群的黄鹤在头顶翩翩起舞,后来刘裕做了皇帝,遂将此山命名为黄鹤山。 四、五月的黄鹤山,正是春意最浓的时节,野花次第开放,草木郁郁葱葱。 最盛的莫过于杜鹃,沿山脚拾级
十面湖山上此楼
作者:张善亮  来源:岳阳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善亮 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1915年8月出生,湖南省华容县三封寺镇人。六岁入小学,1936年肄业于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1938年得到徐特立、王凌波指点,8月到达陕北,进入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毕业。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列著作编译局副局
通往回归之路——论晏几道及其词
作者:涂育珍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忆  晏几道  《小山词》 
描述:《小山词》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回忆回忆这一心路历程转而成为《小山词》创作的心理态度。晏几道在回忆中寻找和反省生命的寄托和意义,自我放逐于感伤的回归之旅。这使得晏几道的精神特质及小词创作都具有了个性化
想起绍棠先生
作者:王小娥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书卷气  回忆  情怀 
描述:前几天捡拾旧作,看到了几篇当时的小文。纸,黄了;字,旧了。惟有回忆却永远是鲜活的,跳荡在眼前。当年人事、斯时情怀,历历如昨。结识刘绍棠先生,大约是1988年的事。绍棠先生当时也就是50岁
毛主席给我题写“天天向上”的经过
作者:史洛明  来源:纵横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主席  同志  徐则浩  刘大年 
描述:徐则浩同志: 你好!接到你的信很高兴,老朋友又联系上了。 来信问:“刘大年同志曾对我讲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毛主席在延安时给史洛明同志题的,对此我印象很深。现在小报上转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