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喜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实践  质疑  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  阅读水平  陆九渊  学生 
描述: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语录下》)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生能提出问题,正是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表现,表明他们正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正是阅读水平明显提升的标志。
象山教育学说
作者:余家菊  来源:中华书局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教育理论  陆九渊 
描述:分析象山学说中的教育思想。分为宇宙、规模、讲明、存养、经纶5节。书前有序和《象山小传》。
象山全集
作者:陆九渊  来源:中国书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象山全集
象山教育学说
作者:余家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1139  1193  教育思想  研究 
描述:象山教育学说
浅析象山的人性论
作者:顾厚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象山  人性论  心即理  本心  物欲  资禀 
描述:象山的人性论源自于孟子,但又有“心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人性论思想体系。概略地说,一是以“心即理”致思路线构建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二是以“本心”论证其人性为善,三是以“物欲”和“资禀
第七章 象山的实学
作者:杜维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象山因为坚持“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强调“先立乎其大者”的工夫进路,并且宣称他自己的学问是“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很容易就给我们留下一个过分突出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世界的印象。这个印象
第七章 象山的实学
作者:杜维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象山因为坚持“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强调“先立乎其大者”的工夫进路,并且宣称他自己的学问是“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很容易就给我们留下一个过分突出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世界的印象。这个印象
浅析象山的人性论
作者:顾厚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象山  人性论  心即理  本心  物欲  资禀 
描述:象山的人性论源自于孟子,但又有“心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人性论思想体系。概略地说,一是以“心即理”致思路线构建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二是以“本心”论证其人性为善,三是以“物欲”和“资禀
华山论《从象山到王阳明》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派别  思想界  象山  华山  主观唯心主义  山东大学学报  明代中叶  伦理学  基本内容 
描述:别。
象山到王阳明
作者:華山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  象山  主观唯心论  知行合一  认识论  阳明哲学  致良知  哲学体系  宇宙论 
描述:朱派,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