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61)
报纸(2130)
图书(240)
学位论文(126)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8)
历史名人 (1870)
非遗保护 (13)
宗教集要 (10)
地方风物 (9)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27)
2012(615)
2010(520)
2009(478)
2006(218)
2000(87)
1998(73)
1995(36)
1986(6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7)
上海戏剧(98)
剧影月报(47)
人民音乐(7)
戏曲学报(5)
河南戏剧(4)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
戏剧学刊(1)
长治学院学报(1)
报刊资料选汇(戏曲研究)(1)
论杜宝形象的复杂性和杜丽娘的悲剧命运
作者:陆力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封建礼教  悲剧命运  牡丹亭  汤显祖  形象  社会意义  封建制度  两重性格  思想性 
描述:的思想代表了“最腐朽最反动的封建势力”,“《杜丹亭》的
“易位句”的语音停顿-兼与陆俭明、孟琮先生商榷
作者:王铎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位句  语音停顿  前置部分  后移  汉语口语  句法  谓语动词  刘绍棠  语气助词  主语 
描述:生认为:“易位句的前置部分与后移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语音停顿。前移部分与后移部分有音强音弱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加之后移部分比一般要说得快些,这就构成了易位的前后部分之间语音上的明显界限”。孟琮先生
《紫钗记》浅析:汤显祖对《霍小玉传》的改造
作者:陈宗琳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霍小玉  李益  汤显祖  封建专制  太尉  明代  社会生活  改造  临川四梦  爱情悲剧 
描述:志,另娶贵族女子卢氏。小玉相思成疾,沉绵不起,侠士黄衫客激于义愤,挟持李益重入霍小玉家。霍小玉悲愤交集,痛责李益,气结而死。冤魂化作厉鬼,使李益夫妻不和,终身受到猜疑与嫉妒的困扰。
中国古代已知听觉有频率下限--《老子》一书中所说“大音希
作者:吕作昕  来源:物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音希声”  频率下限  《老子》  次声  吴澄  听觉器官  大弦  中国古代  《道德真经注》  音调高低 
描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值得注意的就在“听之不闻名曰希”和“大音希声”这两句话. 古代“声”和“音”二字有别.“声”是泛指能让听觉器官感受到的物理现象,而“音”字则是指音调高低.和老子同时代的文子(据说是老子的弟子)在《文子》一书中提到:“音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比《老子》还早些的《管子》一书《地员》篇中也有“呼音中角”、“呼音中商”这样的文字.这都说明,“音”是指宫、商、角、徵、羽等音调的高低.从这里可知,《老子》所说的“听之不闻”的“大音”,当是捐音调高低超过人类听觉器官感受范围的声音. 那么,它究竟是指频率过高的超声还是指频率太低的次声呢?根据来末元初学者吴澄的看法人老子})所说的“大音”该是指“次声”而言. 古人注释的《老子}),最流行的有晋代王粥注释本和吴澄的《道德真经注》...
三夫人合评《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资料卡片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三夫人合评《牡丹亭
从汤显祖用泪水写《牡丹亭》说起
作者:杨桦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汤显祖用泪水写《牡丹亭》说起
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
作者:潘建宏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
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理”-与陈庆惠同志商榷
作者:谢柏良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理”-与陈庆惠同志商榷
动人的思春迎春伤春曲--浅析《牡丹亭·游园》
作者:宁平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动人的思春迎春伤春曲--浅析《牡丹亭·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