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山词中追忆手法的运用
-
作者:方凌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词 追忆
-
描述:本文的着眼点在于对晏几道词中追忆手法运用的探讨。从小山词中大量的追忆内容入手,分析了追忆内容的分类和追忆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最后论述了晏几道钟情于追忆的原因所在
-
李瑞清及其诗歌浅论
-
作者:赖文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瑞清 李瑞清 诗歌接受 诗歌接受 特色 特色 意义 意义
-
描述:自辟户牖者”,其诗自有个性特色与特殊地位。李瑞清属于旧体诗人,但与众不同的是,其诗中绝少吟风弄月、酬酢唱和之作,折射着一定的历史内容和时代意义。本文旨在对李瑞清的生平主要经历、家庭婚姻、亲密朋友、才学情
-
论《六十种曲》所收硕园改本《牡丹亭》
-
作者:马衍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六十种曲》 硕园改本 特色 价值
-
描述:台演出。文人大多对改本持否定态度,有些批评还相当尖锐。硕园改本以删和调整为主,同时精心设计,以突出主线,使情节更为紧凑,宾白更具生活化和口语化,且尽可能保留、凸显汤氏原作“意趣”。硕园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明末最重要的传奇选本———毛晋编选的《六十种曲》,选录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将硕园改本《牡丹亭》收入,其原因当与此有关。
-
晏几道小令话人生
-
作者:徐瑛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小令 内容 特色
-
描述: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
再读《牡丹亭》
-
作者:吴松青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 语言 赏读 赏读
-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其语言既本色又华丽、文本结构严谨而合理、思想倾向扬情反理,再加上艺术表现手段极具浪漫情怀,使得其异彩纷呈,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戏曲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
黄鹂
-
作者:暂无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提示 黄鹂 《猛虎集》 黄鹤 手法 复叠
-
描述:黄鹂
-
《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分析
-
作者:卢晶晶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
描述: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化用手法
-
作者:薛胜元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用 创作手法 二度创作 古典诗词创作 句子 文人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 辛弃疾 晏几道 作品
-
描述:文人创作时,根据表达需要,常常对前人诗文中的语句加以变化,变成自己的句子,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化用。化用重在借"意"而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作品带来较原诗句更加深远的意境。可以说,化用属于二度创作,只要化用
-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
描述: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
-
赵长卿及其词作
-
作者:房向莉 房日晰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凡朴实 比喻 风格 语言
-
描述: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了赵长卿的词作。认为赵长卿词善于以美女喻花。其主导风格萧疏淡远,兼有豪放飘逸、通俗流美之作。语言明丽天然,喜欢将词儿化,善于用语气词、方言等,颇具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