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15)
学位论文(522)
图书(118)
会议论文(54)
报纸(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28)
地方风物 (132)
地方文献 (114)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5)
2012(131)
2010(117)
2009(106)
2008(96)
2007(95)
2005(72)
2004(68)
2001(37)
1991(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627)
人民音乐出版社(8)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新疆人民出版社(1)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吉林林业科技(1)
20世纪以来曾巩研究综述
作者:孟丽霞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研究  冷落  评价  薄弱点 
描述:对曾巩的研究一向没有像唐宋其他七家一样平衡,曾巩的研究在文学史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无人问津的阶段。本文试图对曾巩的研究从20世纪至今进行简单的整理;试图从整理中看到曾巩研究的薄弱点。
黄土高原引种美国黄松育苗造林试验研究
作者:周永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黄松  黄土高原  引种  育苗  造林 
描述:本项研究经历10年,从美国相似气候区引进黄松种子20kg,在陕西黄土高原及秦岭北坡8个育苗点开展育苗试验,延安、麟游、陇县和周至营造黄松试验林40多公顷。通过试验研究,掌握了美国黄松苗木和幼树生长
关于ABS树脂耐候性的大气暴露试验研究
作者:陈明堃  来源:环境技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气暴露试验  耐候性  抗张性  抗弯性  抗冲性 
描述:本文采用四种不同的暴露试验方法,对ABS在湿热环境中的耐候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它的抗张、抗弯、抗冲、融熔指数等性能的变化规律、特点和差异。为ABS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黄松、班克松引种试验研究
作者:李书靖 党宏忠 王芳 姜成英 冯克敏  来源:甘肃林业科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  班克松  引种试验 
描述:71 cm.班克松5年生当年高生长平均为10.51cm,油松只有7.58 cm,地径生长也与油松接近.
室内岩石水压致裂三轴试验研究
作者:吴景浓  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压致裂  三轴试验  孔隙压力  岩石  张性破裂  饱水  破裂模式  裂面  水库地震  岩体 
描述:本文介绍一种室内岩石水压致裂三轴试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新丰江水库区花岗结构的构造岩烘干的和饱和的试件进行试验,得到三轴受力条件下水压致裂的强度、变形特性及其破裂模式。并对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作了初步
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 宋代音乐史论文集 理论与描述
作者:林萃青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研究  中国  宋代 
描述:音乐史的现代对象、意义和功能,中西音乐学研究方法和价值的矛盾与互补,中国音乐史在21世纪中国全球化文化对话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唐宋音乐管理与唐宋词发展研究
作者:龙建国  来源: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代音乐  音乐史  研究  中国  唐宋时期  唐宋词  词曲史  研究 
描述:唐宋音乐管理与唐宋词发展研究
郭煌璧画乐舞研究
作者:郑汝中  来源:甘肃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郭煌石窟  壁画  音乐史  研究  郭煌石窟  壁画  舞蹈史  研究 
描述:郭煌璧画乐舞研究
沈凤阁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作者:许冠恒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凤阁  中医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研究 
描述:料。通过研究,认为沈教授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①认为温病学是在《伤寒论》基础上的发展。沈教授指出《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具体影响有:六经的继承发展观是温病学中特有辨证方法的立论基础;辨证求
李煜与晏几道词对比研究
作者:王爱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煜  晏几道    对比  研究 
描述:中展现出生命意识。李煜词从伤春悲秋的季节感、时间的心理化、时间的对立性三种模式中表现出对生命不可逆过程的沉重感伤,而晏几道则主要从对往昔的怀恋与对立别的不堪重负两个方面寄托自己对认识变迁的惋叹。 二、李煜与晏几道真善美个性中凸现出生命意识。因为从人的精神结构的价值形态来看,人精神的完整结构不只是善,也不仅是真,而应是真善美的统一。 三、 二人生命享受中显出了生命意识。 四、二人词中表现出了生命意识的不同侧面。李煜词侧重从个人的遭际表现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晏几道则侧重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表现个人的独特生命感受。 尽管李煜与晏几道性情中颇多的相似造成了他们生命体验的很多共同点,但二人把他们的生命体验融铸于词时却运用了迥异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使他们词作的艺术特色明显不同。 一 、抒情主体不同。李煜词摆脱了代言体的羁绊,而晏几道词没有跳出代言体的窠臼。 二、李煜与晏几道词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不同。李煜后期词情胜于景,而晏几道词则更多是情景交融。 三、李煜与晏几道词具体的抒情方式不同。李煜后期词直抒胸臆,而晏几道词则沉郁婉曲。 四、两人词意象构成方式不同。李煜后期词意象阔大,概括性强,而晏几道词的意象则是轻柔微小。 五、语言艺术特色不同。李煜词的语言精炼而自然,而晏几道词语言则较重修饰。 总之,李煜与晏几道都是那么优雅脱俗,又是那么真诚、率直、厚道而宽宏。他们的人与他们的词一样都具有超过常人的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