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访谈:“好法官应是社会正义的化身”
-
作者:郑国锋 王丹 来源:人民政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官队伍 社会正义 司法公正 法律条文 道德素质 当事人 业务素质 老百姓 中国法 信任危机
-
描述:记者:《法制与社会》2002年第3期章敬平《法官遭遇信任危机》一文说到,法律借助于法官降临尘世。法官是司法公正的主体,是各种纠纷的最后仲裁者。当调查显示的数据表明,中国法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整体偏低的时候,我们言称中国法官遭遇信任危机,就不是
-
最高院副院长黄松有全面阐述司法解释有关问题
-
作者:宗合 来源:广东建设信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法解释 《解释》 当事人 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 审理 人民法院 建筑市场 建筑行业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描述:健康发展而制定的。该司法解释的公布和实施,对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公平保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解释
-
眼泪不应是一个人的武器
-
作者:小八 来源:家庭之友(佳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器 不成比例 眼泪 意大利 思考 当事人 权利 纠纷 理智 盾牌
-
描述:眼泪是一个人的武器,也是一个人的盾牌——从这一点上看,孟广美和她丈夫的前妻张秋华,两人真应该思考面对纠纷时如何行动更理智。"我觉得他(前夫)有60个亿,和我拿的这两个亿,太不成比例了。所以我要为我的权利去争取。"张秋华陪伴吉增和这么多年,觉得让另一个女人坐享其成,太不像话。而曾被意大利
-
“法律必须被信仰”:荷殖巴达维亚的盟誓与纠纷解决(1788
-
作者:王志希 来源:外国法制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案簿 盟誓 大学出版社 包乐史 校注 历史变迁 厦门 当事人 案件 原告
-
描述:后取讨,沈鹤算说等四五天后有钱再买一张床即归还,另有叶赞生与施子余二人听到沈此言。林永义于三月二十三日晚在路上遇到沈鹤算,向其取讨,后者却声称自己并无向前者借
-
三鹿赔偿诉讼·黄松有“落马”·受案数首破千万·突出讲政治-
-
作者:暂无 来源:威海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10日下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请代表审议。针对社会各界对工作报告和法院工作中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 去年全国法院受案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意味着什么? 沈德咏说,去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总量达到10
-
中国古代中央审判机关源流考略:初论中国古代诉讼主体机关的嬗变
-
作者:郑禄 来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判机关 中国古代 诉讼主体 源流考 司寇 皋陶 大理寺 古代中央 成熟时期 《周礼》
-
描述:曲直者而听命”之能断曲直者为孰?审判官也,在诉讼史学文化中只知官名不知官署的历史阶段,则是诉讼主体机关的异称。有诉讼必有审判,有审判必有审判官,有审判官必有审判官赖以供职的官署,即审判机关,道理应是
-
这份判决值得商榷——村民小组应是适格的民事主体及诉讼主体
-
作者:吴兴国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民小组 诉讼主体 民事主体 民事权利能力 合肥市 房屋租赁合同 值得商榷 2002年2月 签定合同 蒙城
-
描述:这份判决值得商榷——村民小组应是适格的民事主体及诉讼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