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旅游文学的特征
-
作者:蒋益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文学 文学作品 王安石 柳宗元 文学观念 大学学报 荔枝 审美体验 文学形式 旅游活动
-
描述:旅游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有四:一为勾划行踪;二为状物;三为考察比较分析,以求所见者真,所闻者实;四为审美,以作者的审美活动与审美体验感染和引导读者。因此,凡具纪游、状物、探究、审美四特征的文学作品均应
-
元祐风的形成及其特征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王安石 欧阳修 陈师道 文人集团 诗歌创作 苏武 晚唐体 后山诗 吕惠卿
-
描述:元祐风的形成及其特征
-
论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
-
作者:夏子 来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地方色彩 刘绍棠 作家 “乡土文学” 人物性格 乡土神 民族文学 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
-
描述:论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
-
斗拱审美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文物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建筑形式 审美意识 审美特征 独立审美意义 审美情趣 《周礼》 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古建筑 审美特性
-
描述:斗拱审美特征吕鸿铿左国保(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古建筑具有广阔深邃的美学性格,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仅从古建筑的一个组件——斗拱分析其审美特征。一斗拱艺术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
-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杜丽娘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与昆曲完全分离。离开了昆曲的《牡丹亭》,或是离开了《牡丹亭》的昆曲,都是人们所
-
论王安石兼收并蓄的思想特征
-
作者:魏福明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 惟理是求 惟理是求
-
描述:,从而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
-
戏曲序跋的美学特征
-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序跋 戏曲史 美学特征 审美特征 中国文学研究 曲论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评点 理论问题
-
描述:在古代戏曲的评点系统中,曲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美学特性方面来认识中国古代戏曲序跋,既可以看到其与一般序跋所共有的特点,又可以于比较中理清其自身个性;既可以从理论上探求其主要美学特征,还
-
真善相融的规讽性审美原则——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的审美特色
-
作者:陈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 政治讽刺 讽刺诗 诗经 审美原则 王安石 我国古代 审美主体 相融 思想影响
-
描述:与景的相融合一却存在着明显的互制性,即审美主体一方面要坚持真情实感与真境真景的统一,以体现真美,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规讽的原则,以体现善美。就政治讽刺诗的创作实践而言,这种规讽性的善美往往是受客观因素
-
毛世来金山寺:[四幅照片]
-
作者:北平大北照相馆摄 来源:十日戏剧 年份:193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毛世来金山寺:[四幅照片]
-
新版《牡丹亭》迎世博
-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晨报记者邱俪华报道 日前,拥有100年历史的三山会馆古戏台传出了婉转的“水磨调”,新版《牡丹亭》的试演重新诠释了汤显祖笔下的爱情故事。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学员演出,在世博期间将演出12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