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35)
期刊文章(2051)
学位论文(67)
会议论文(48)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60)
地方文献 (107)
非遗保护 (59)
地方风物 (51)
才乡教育 (22)
红色文化 (14)
宗教集要 (11)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39)
2009(230)
2008(224)
2005(88)
2002(101)
1997(52)
1995(55)
1990(51)
1985(24)
1984(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5)
光明日报(11)
创造(8)
华夏文化(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化工之友(1)
漯河日报(1)
灵魂的安顿与赋形:刘绍《黑草屋》的诗性探求
作者:谈爱年  来源: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黑草屋》  情感内涵  美学品质  艺术表现 
描述:刘绍的《黑草屋》以醒世者的孤独与超越,表达了灵魂安顿的主旋律,这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尤其难能可贵。《黑草屋》以其感发力与思致力的统一形成特有的美学品质,既具备感性的生动性,又不乏思辨的深邃性
本定武兰亭序
作者:  欧阳询书  来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行书  法书  中国  唐代 
描述:本定武兰亭序
各界吊唁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楚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东楚网(东楚晚报)本报讯(首席记者 刘真 记者 叶建鹏 曾丽妮)“吴老一生值得我们大力学习……”12月9日上午,在得知“精神货郎”吴才去世后,大冶市教育局局长朱汉明迅速赶到吴老家中吊唁
的《竹雀图》
作者:应洁  来源:少儿书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      表现题材  表现题材      发展史  发展史  画院  画院  绘画  绘画  画家  画家 
描述: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表现题材,画院中有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因此,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新巨著与人生哲理
作者:杨沛霆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哲理    年轻人  服务  怀旧  企业 
描述:春节过去了。想想我为领导讲课服务近20年,为企业朋友服务又近20年了。人老了,一大特点是怀旧。怀旧的目的,是想告诉年轻人一些做人做事之理。人活三个三十年。头三十年从不懂事到懂事,尔后是立业。从三十岁到六十岁,负担与责任加重了,在立业
宋·吴·出水芙蓉图
作者:刘会彬  来源:雪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南宋的院体花鸟画,大体上继承了北宋和年间,也就是微宗末期的画风:工画写实,生动艳丽:对花鸟形象的描妙入微,真实工致.
新:我是一匹头马!
作者:吴炳新 刘宏君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  管理效益  管理效益  相结合  相结合      企业  企业  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  消费  消费  普遍性  普遍性  人生历程  人生历程 
描述:三株是匹头马,要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绕不开三株,要骂也得骂,要褒也得褒。你要不写,就不是真正的历史。总结我这70年的人生历程,我觉得我做了两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一件是创造了三株奇迹,另一件就是2008年6月我写成了《消费论》这本书。
新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改革家:王益出版发行思想初探
作者:吴迪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出版发行  出版事业  出版事业  改革家  改革家  王益  王益  新中国  新中国  新华书店总店  新华书店总店  出版体制改革  出版体制改革  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 
描述: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
天一阁藏《明史稿》之《罗汝芳传》初探
作者:陈时龙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史稿》  《明史稿》  罗汝芳  罗汝芳  万斯同  万斯同  天一阁  天一阁 
描述:当出万斯同之手.然而,从同卷传主姓氏看,该传却还保留着明史编纂初期拈题分纂的特点.由这种内容上的成熟与体例上的幼稚,笔者推测天一阁藏<明史稿·罗汝芳传>当是万斯同在审核分纂官所纂初稿时因不满意而自己重新起草的手稿.
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
作者:马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英琦  王英琦  焦灼  焦灼  散文精神  散文精神  嬗变  嬗变 
描述:苦苦求索的历程。 对此,本文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热切奔放——民族主义情感表达。最初,生活和事业上的“曾经沧海”让作家走向旷野,书写了从西双版纳到南国花城,从西北漫漫荒漠到东北白山黑水的见闻感受。为辉煌历史在今天的失落而焦虑而悲叹。二、率真直露——女性主体意识呈现。80年代中后期王英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身为女性,王英琦一方面对女性的生命经验有着深刻切身的体悟,一方面对女性的主体命运进行悠远的思考,以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呼唤女性要“美丽的活着”。三、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英琦由对女性主体存在价值的思考,更多转向对文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探索上。她冲破一切生存假象和表面困厄,确立了抗拒尘俗的决绝姿态和求道殉道的终极信仰相统一的启蒙救赎的人文立场。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