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中见情 情中见理——晏殊《浣溪沙》浅析
-
作者:王健龙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化虚为实 夕阳 回忆 情感
-
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情与景会 意在言外——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怀)
-
作者:郭春华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情与景 意在言外 新词 晏殊 酒 艺术手法
-
描述: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光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
-
沈凤飞:打造“杭城第一楼”
-
作者:王文正 来源:浙商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控股集团 董事长 房子 生命
-
描述:如果说生命是一座房子,华成控股集团董事长沈凤飞就是给房子造梦的人;有了梦想的生命.才叫人生。[第一段]
-
“夺胎换骨”的新变-晏几道《小山词》“诗人句法”之借鉴诗句
-
作者:卓清芬 来源:中央大学人文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小山词 小山词 借鉴诗句 借鉴诗句 诗人句法 诗人句法
-
描述:為詞」已成為當時詞壇的普遍現象。「以詩為詞」的作法,以「借鑒前人詩句」的技巧最為常見,同時也是黃庭堅重要的詩論「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在詞體上的具體實踐。 本文旨在分析晏幾道《小山詞》借鑒前人詩句
-
《牡丹亭》的生命力
-
作者:舒展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生命 文学作品 进行时 过去时
-
描述:文学作品成为经典,需要经历时间长河的检验,包括:当代的——“正在进行时”,成为后来的——“过去时”,以及至少百年以上的——“未来时”。我觉得《牡丹亭》的生命力,最能说明它经受的浩荡起伏历史长河的考验。
-
汤显祖美学思想初探
-
作者:周江洪 来源:学习与实践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 汤显祖 汤显祖 情 情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
描述:教为中心的审美价值论。虽然汤显祖的美学思想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背离和突破,但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儒家美学的樊篱。
-
戏曲序跋的美学特征
-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序跋 戏曲史 美学特征 审美特征 中国文学研究 曲论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评点 理论问题
-
描述:在古代戏曲的评点系统中,曲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美学特性方面来认识中国古代戏曲序跋,既可以看到其与一般序跋所共有的特点,又可以于比较中理清其自身个性;既可以从理论上探求其主要美学特征,还
-
论刘绍棠乡土文学的民族性
-
作者:李旭 来源: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民族性 化 民族文化 精神
-
描述:刘绍棠自觉而坚定的追求,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完成了他的乡土文学与民族化的成功结合。他的作品不仅有民族的形式,也有民族的内容,更有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我国的民族文学,创造了独特的乡土文学新风尚和关学范式。
-
《来往书信选》也是一部历史
-
作者:张振鵾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信 历史 刘大年 黄炎培 精神 细心 便条 学习
-
描述:《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
成都的春节
-
作者:江玉祥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节 成都 幸福 精神 美好生活 民族 王安石 传统文化 文化意识 节日文化
-
描述:,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记忆,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创造和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遗产,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灵感和智慧的源泉。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