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为例,采用诺德的功能论对戏剧翻译及其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牡月‘亭》属于比较典型的案头剧,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因此,在把它翻译成适合舞台演出的英语文本时,许教授应该对原文进行了
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艰难爱情:《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
作者:乐丽霞 刘江华  来源: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  爱情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从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角度来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中
千古至情梦中梦:试论《牡丹亭》的虚实结合艺术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虚实  虚实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召唤、阅读差异与文本对话─三妇评点《牡丹亭
作者:高祯临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  戏曲  评点  评点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描述:程裡,如何形成一種屬於讀者之間的閱讀召喚意義,以及評點文字因為讀者個性、批評起點以及閱讀興趣所形成的批評差異。藉由文字發聲的閱讀主體,使得這些批評詮釋建立起多樣的互動關係,並因此實現了一場超越時空
青春版《牡丹亭》在英国演出成功原因的分析:一种跨文化符号学
作者:何随贤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  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描述:丹亭》正是依据符号系统的这一特性,对传统昆剧进行创新,从而使青春版《牡丹亭》为西方观众所认可和欣赏。
论《红楼梦》「情理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观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模式  莺莺传  西厢记  牡丹亭  痴理 
描述:,而達到情理兼備的平衡。如果說「緣情入禮(理)」解釋了明中期以來浪漫愛情故事的創作主旨,則「緣禮(理)入情」 乃是《紅樓夢》對晚明以來「情理對立」、「以欲為情」之情論俗流的扭轉。此,將「個人」由才子佳人
“老沧桑”白先勇:在腐蚀保存天真
作者:苏枫  来源:小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国家大剧院  异乡人  腐蚀  短篇小说  当代中国  摩天大楼  保存  孤独 
描述:牡丹亭》的国家大剧院。学者夏志清曾说:"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如今,他是青春版《牡丹亭》总策划
词与曲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
“京昆明星公开课”本周开堂沈昳教唱《牡丹亭
作者:于雪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沈昳本周六将来深教唱经典昆曲片段《牡丹亭·寻梦》。(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讯】(记者 于 雪)“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12月3日下午,“戏聚
从《牡丹亭》看明代丧葬习俗
作者:纪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牡丹亭  牡丹亭  明代  明代  随葬品  随葬品  宋代  宋代  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  柳梦梅  柳梦梅  民俗  民俗  民间  民间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精品。它敷演了一个假托发生在宋代的爱情故事,但从剧中很多民俗场面的描写来看,其风俗描写更多地体现了明代民俗的一些特点,这可以从《牡丹亭大量的丧葬习俗描写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