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716)
期刊文章(1389)
学位论文(64)
图书(47)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62)
地方文献 (85)
才乡教育 (40)
地方风物 (24)
红色文化 (15)
宗教集要 (12)
非遗保护 (9)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2(297)
2011(414)
2008(407)
2002(27)
1999(40)
1987(28)
1986(13)
1982(16)
1936(13)
1934(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4)
新京报(14)
古典文学知识(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5)
河南省政府公报(4)
东南文化(3)
山西公报(3)
安徽省政府公报(2)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吴彤“年度国际音乐家”大奖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据新华社纽约5月11日电(记者张川石 报道员李大玖)中国音乐人吴彤11日晚在华美协进社在曼哈顿举行的周年晚会上获得“年度国际音乐家”大奖。 吴彤出生于音乐世家,有深厚的中国民族音乐功底。上世纪90年代初,由他和4位音乐伙伴组成的轮回乐队被誉为当时中国民族摇滚乐的代表。90年代末他
吴彤国际音乐家大奖
作者:暂无 来源:泰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纽约5月11日专电 中国音乐人吴彤11日晚在华美协进社在曼哈顿举行的周年晚会上获得“年度国际音乐家”大奖。 吴彤在颁奖酒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获奖是一个‘惊喜’,自己十几年来习惯了一个人在两个国家之间孤独地旅行,突然得到这个奖项,真的很高兴。” 吴彤出生于音乐世家,有深厚的中国民
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  北京市  年度  原子核高自旋态  项目名称  完成人  等级    序号  创业 
描述: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
陆九渊与《荆门祷雨
作者:李勋明  来源:荆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陆九渊(1139—1193年),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学者称象山先生,今江西临川人,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六月任荆门知军(职位相当于现市长),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十二月十四,卒于荆门任所。 陆九渊在荆门任知军仅一年零三个月,他勤政敬业,修筑城垣,淳化民风,为荆门做了不少好事,深
从互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父与子,从武略到韬:专访白先勇
作者:王莹莹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辛亥革命  牡丹亭  抗日战争  专访  北伐战争  台湾  原创 
描述:名门之后白先勇又来到了北大。清明刚过,北大校园杨柳吐绿,姹紫嫣红。但正如《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北大的春色,他无暇观赏,却被"堵"在酒店客房里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本来天气就热,各家媒体大大小小的布光灯明晃晃地烤着,房间内闷热不堪。75岁高龄的白先勇一袭中式衣衫,温润儒
金志昨日三亚大婚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婚礼现场 金志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演唱《为爱痴狂》。 (资料照片)□据 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 昨日10时,当红的“中国好声音”学员金志与相恋8年的女友金兰,在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
“好声音”金志 月底完婚
作者:暂无 来源:南湖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N朱美虹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中国好声音》中一曲《为爱痴狂》,让电视观众了解了金志,也熟悉了他的声音、他的音乐,以及他背后动人的爱情故事。趁11月23日《中国好声音》三亚沙滩音乐节
发挥化育警强警作用
作者:许文军   来源:人民公安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发挥化育警强警作用
灏\林斤澜沉默是金
作者:散木  来源:晚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从维熙  刘绍棠    右派  作家  毛泽东  国民党军  卫立煌  北京市 
描述:也早已在“名册”之中,当时和他同辈且稔熟的作家中已“有数不清的右派”,如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唐达成、蒙、叶至诚、高晓声、陆文夫等等,然而林斤澜居然“唯独‘漏网’”,何以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