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的戏曲理论史意义
作者:李小菊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形式  戏曲理论  神清  戏神  临川四梦  牡丹亭  踏谣  论述  杂剧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在戏曲方面取得的成就,历来以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闻名于世,而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论述则主要体现在为数不多的几篇题词和诗歌中。从这个角度来讲,专论戏曲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
通变中的《牡丹亭》--在东南大学戏曲名家昆曲学术研讨会上的
作者:陈美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通变 
描述:传奇《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前人的笔记、话本所提供的素材重新创作而成;它之所以能以昆腔演出,则得力于叶堂对宜黄腔的改制。可以说,传奇《牡丹亭》是文学、戏曲“通变”的产物。目前出现不同的演出本,正
保雅还俗,尚需精雕细琢——越剧《牡丹亭》浅
作者:孙和军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通俗易懂  雅俗共赏  越剧  中国传统戏曲  传奇杂剧  中国戏曲  文言文 
描述:保雅还俗,尚需精雕细琢——越剧《牡丹亭》浅
论《牡丹亭》的多重意蕴
作者:陈刚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汤显祖  宗教性  自然欲望  爱情理想  多重意蕴  青春苦闷  艺术形象 
描述:这一题旨上的第二重意蕴才是对美好爱情的深情礼赞。汤显祖和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声息相通,《牡丹亭》由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异同
作者:孙艳丽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爱情故事  莎士比亚  人物形象  柳梦梅  情节  主题  封建礼教 
描述:、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诸方面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而细致分析作家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能使我们对中西文化、历史环境的差异在艺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
牡丹亭》演出的多样性
作者:江巨荣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样性  汤显祖  昆曲  表演艺术  折子戏  舞台美术  改编  宜黄腔 
描述:戏曲之广为社会认可,并为士农工商、妇女孩童所知,除了阅读者外,主要在于它的演出。在我国戏曲史上,越是名作,越是杰作,它的演出就越频繁,越久远,同时它在剧本改编、剧种音乐、表演方式、舞台美术上的变动
销魂的昆曲《牡丹亭
作者:陈国庆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园林  寻梦  游园  汤显祖  二十四桥  苏州  水磨 
描述:销魂的昆曲《牡丹亭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作者:孙逊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  文化特质  具体体现  人与人  汤显祖  哲学  思想  名著 
描述:本文旨在论述《红楼梦》的“情文化”、“情本思想”的内质精神,及其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哲学上达到的高度。
难煞《牡丹亭》: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说起
作者:朱为总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白先勇  世纪初  昆曲  中国昆剧  寻梦  艺术品位  演出 
描述:世纪初的中国昆剧舞台,如果要论最具有新闻聚焦和时尚意味的事,我想当属由白先勇、汪世瑜等两岸三地学人和艺术家联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了。因为工作之便,我曾先后多次观看了由白先勇担任制作人、汪世瑜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