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晏殊诚升官晋职
作者:湖北 范军   来源:演讲与口才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晏殊诚升官晋职
谢元淮和《鹾二十二首》
作者:葛庆华  来源:盐业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盐政  改革  淮北  新颖  问题  民生  形式  五言古诗  长篇  史著 
描述:谢元淮和《鹾二十二首》葛庆华盐,被人们喻为“食肴之将,五味之长”,“国之大宝”,充分说明了它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故此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重视。关于盐政问题的论述更是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在这
“田有禽,利执”新解
作者:高潮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马  新石器时代遗址  《周礼  闻一多  甲骨文  郭沫若  河南舞阳贾湖  “箫” 
描述:“田有禽,利执”新解高潮“田有禽,利执”是古今治易者聚讼的焦点之一。李镜池从闻一多说,训“”为“讯”,“执犹执讯也”,“故讯问之讯谓之言,俘讯之讯亦谓之言”。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援李鼎祚
“事信文”-谈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作者:唐骥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文学主张  古文运动  道学家  王安石  古文家  宋代散文  政治改革  中国文学史  艺术性 
描述:欧阳修是宋代散文家,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上承韩柳,发现并培养了“三苏”、王安石、曾巩等人,并和这些人一起,终于取得了这场文坛革新的胜利。但是,对欧阳修以往却颇多误解,其中之一是对其文学主张的误解。由于这些误解,多年来,欧阳修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
王安石的《事书》与教育管理
作者:元玮  来源:中小学教育管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事书》与教育管理
《“”“语”“论”“说”与先秦论说文体》序
作者:王齐洲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体  先秦  《周礼》  《礼记》  传统 
描述:体制。”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也说:“凡文章体制,不解清浊规矩,造次不得制作。”吴讷更说:“文章宜以体制为先。”(彭时《文章体序》引)为什么文章制作必须以体制为先?徐师曾的回答是:“夫文章之有
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重新发表缀
作者:李希泌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太炎  三字经  重订  明清两代  国学  王应麟  大手术  章炳麟  人事部  苏州 
描述:三字经》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排印问世。嗣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此书由该会重印五百册行世,时章太炎先生与他的门弟子讲述读史日程,由诸祖耿、王乘六笔录整理成文,附录于该书之后。由于两次印本均系小开本,所用纸张极为单薄,不易保存,故今日已不易见到。
区分象征和托物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描述:象征和托物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物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春秋之际以诗志的文学批评论
作者:余和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尚书  周礼  吴季札  文学批评 
描述: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批评的人文传统与创新精神。
“诗志”与“功成作乐”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志”  表现形态  2010年  大学学报  乐论  功德  范畴  周礼 
描述:赵辉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诗是周代乐制巾乐的表现形态,属于乐的范畴,故所谓先秦诗论都是乐论。“诗志”原本是西周礼乐理论形态中乐论的一个命题,足“功成作乐”的乐学观在“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