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析王安石《〈孟尝君传〉》
作者:鲍华山  来源:青海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  孟尝君传  著作研究 
描述:析王安石《〈孟尝君传〉》
《理解,应是双向的》自导引
作者:骆世昌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活动  角色朗读    导语设计  阅读训练  教学示例  群体智慧  理解学生  平常话  诸葛亮 
描述:不理解父母”是当今学生和家长常常喟叹的两大针锋相对的话题。在北京四中
汤显祖的“真”和“”──两个筋斗,一个冤案
作者:陈西汀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真”    张居正  遂昌县  冤案  《牡丹亭》  《万历野获编》  申时行  明王朝 
描述:汤显祖的“真”和“”──两个筋斗,一个冤案陈西汀汤显祖身上有两个字,支配着他的一生。第一个是“真”字,第二个是“”字。他的“真”与生俱来,他的“”由“真”而发。这两个字,表现在他生活的每个角落
精神家园的追问与救赎--王英琦《乡关何处》
作者:沈爱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精神家园  王英琦  救赎  乡关  资本主义  作家  哲学意义  精神危机  精神世界  海外游子 
描述:义上来说,他们实际上正在实现着又一次人生壮丽的心灵之旅,那就是对于普泛的人类“精神家园”的迫切追问以及对之深刻领悟后的宗教般的救赎。就个体或整个人类来说:“精神家园”的荒芜是十分可怕的,它意味着惊人的人类心灵之柱的朽溃、精神的败落、道德的沦丧,甚至于“种”的灭绝。正是因为这
心香:张铭淑的画
作者:宋晓霞  来源:中国画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评论  中国画  中国 
描述:心香:张铭淑的画
之至者,鬼神可通”——从重情的角度谈《聊斋》对唐传奇的
作者:程国赋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唐传奇  《聊斋志异》  唐代小说  蒲松龄  唐人小说  创作风格  汤显祖  人物形象塑造  主人公 
描述:《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叙述其创作经过时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①这里,作
到深处——浅析杜丽娘的艺术魅力
作者:张永刚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魅力  《牡丹亭》  “理”  中国古典戏剧  《惊梦》  汤显祖  妇女形象    封建礼教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者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主人公杜丽娘被历代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里最有光彩的妇女形象之一。那么,杜丽娘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牡丹亭》《作者题词》中一段话道出底里: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
作者:李之鉴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  孙奇逢  易大旨》  “天人合一”思想  实践意义  王安石  自然之变  客体世界  六十四卦  主体认识 
描述: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
深挚的爱恋与歌哭:苏轼“江城子”词
作者:姜惠平  来源: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词  苏轼  东坡词  《白雨斋词话》  格律词  歌哭  赤壁怀古  王弗  晏几道  抒怀词 
描述:词话》中所赞誉:“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①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评论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花裉残红青杏小)时也指出:“恐屯田缘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
哪个须眉无亲情--韦应物《送杨氏女》有感
作者:张仁健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韦应物  “天性”  王士祯  杨氏  北宋政治  《唐诗三百首》  阅读与欣赏  矛盾纠结  唐宋八家 
描述:编发本期稿件,有幸先行拜读了李国涛先生的大作《王安石寄长女诸诗》。此文针对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文士们或出于无知偏见或执于片面误解,对北宋政治家、改革家又是文学家的王安石发出“天性”沦丧的指斥,作了论据充分的辩驳,国涛先生学养丰赡,从王安石的诗作中钩出了多首不多为人注重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