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戏剧内蕴分析
-
作者:段昆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剧作家 艺术创作 观众 《牡丹亭》 作品 传统剧目 创作实践 学习 青年作者
-
描述:于老凤声”,希望你们既要善于向前人学习,又要勇于创新,超过前人,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摘自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董伟在青年作者戏剧创作讲习班上的讲话
-
江淮怪女王英琦
-
作者:孙肖平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鲁迅文学 散文创作 作品 女作家 师傅 梅山水库 中国当代散文 当代文学史 文学期刊
-
描述: 刚一生下,父母就把她丢到合肥郊外路边,黎明时刻,两条吃人的野狗不但不吃她,相反却紧紧地守卫在她身旁,直到梅山水库工地运输大队司机王师傅将她抱走,你说怪不怪? 她只上过几年小学,而今写得一手好散文,
-
吴照载篆书绎山铭辨伪
-
作者:陈昌华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书 落款 真迹 行书 书画鉴定 作品 辨伪 小组 十一册 画图
-
描述:多次对该作品进行
-
别给“翰”字加“水”
-
作者:姚靖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绘画艺术 《文汇报》 上海 标题 画刊 作品 羽毛 形声字 王安石 山鸡
-
描述: 本人是书画爱好者,《文汇报》上的“文汇画刊”栏目,我几乎是“一期都没有少”,“照单”全看了。2004年1月4日,此栏发表的是上海书画院画家的作品。画家们娴(xian)熟的技法、精巧的构思、灵动
-
看诗不分明
-
作者:潘向黎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江南 苏东坡 李白 渔父 女子 梅花 王安石 古诗 作品
-
描述:只有女性,爱情才会在生命里占据这样的地位,才会把儿女情长和山川天地联系起来,当成天地间最重要最大的事情。
-
金溪新发现汤显祖宗谱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法制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记载汤显祖家族西汉时徙居临川的汤显祖宗谱惊现金溪县左坊乡善山。这是继在临川区云山镇圳上、七里岗乡酉塘,金溪石泉、南塘,安徽贵池等地发现汤显祖宗谱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新发现的汤氏宗谱共有5本
-
汤显祖佚文三篇考论
-
作者:郑志良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全集 考论 佚文 治统 徐朔方 徐奋鹏 后世影响 明代文学 刻本 康熙
-
描述:龚重谟、单松林、程章等先生提供或发现的,此书2001年再版时又增加了江巨容先生发现的汤氏佚文五篇。笔者在阅读明人著作
-
情系泥土 魂在民间——触摸刘玉堂作品中的乡土世界
-
作者:咸立强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世界 乡土文学 沈从文 湘西世界 司马迁 不同文本 互见法 刘绍棠 大运河 作家
-
描述:多的文 本之间建立起某种一以贯之的联系。翻开司马迁或巴 尔扎克的洋洋巨著,将各篇连成一体的是文本互见法, 即以同名人物在不同文本中的出现使之连缀而成一个
-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牡丹亭》之所以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情节、主题的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也是该剧为当时的读者群所广泛接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牡丹亭 真正的"无边文采"在语言风格方面表现为曲白相生、雅俗与共的多重风格的谐调组合。
-
《牡丹亭》“几令《西厢》减价”主题因素管窥
-
作者:葛丽英 来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
描述:从创作主题看 ,《牡丹亭》“至情”的主题不仅是作者“以情代理”哲学思想的艺术体现 ,更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及审美群体的客观要求。它的出现反映了同时代人在封建桎梏中渴求人性解放的呼声 ,也迎合了时代多层次、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它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以至“家传户诵 ,几令《西厢》减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