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华瑞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常平仓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高利贷者  反变法派  农业生产  抑兼并  苏辙  熙宁 
描述:对常平仓空留在表面上的溢美之词,便说常平仓“不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也有抑制豪强兼并的作用.”且在几年前就曾称常平仓是宋初以来的好制度,是被王安石泼脏水时泼掉的孩子当中的一个.那么就来看看常平仓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
北宋中期三衢文人集团及其诗歌创作
作者:浙人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集团  诗歌创作  北宋中期  苏轼  王安石  苏辙  经济文化  赵湘  文坛  白体 
描述: 晚唐五代,中原战乱,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衢州(以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各)一带位于浙西,地当三衢八闽交通要道,经济文化也日渐发达,衍至宋初,已显繁荣。就文学而言:有宋一代,三衢文人迭出,蔚为文化之邦;北宋中期,出现了一个三衢文人集团,在全国文坛上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家定国应是“嘉祐进士”
作者:毛西旁  来源:文献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进士  全宋诗  大学出版社  苏轼  苏辙  四川  年号  选举  小传  通志 
描述:《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名人与名茶(续四)
作者:钱时霖 李寿林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井茶  名茶  北宋散文  北宋词  苏辙  晏殊  山茶  云雾茶  新中国  会稽 
描述: 十三、晏殊、苏辙——日铸茶北宋词人晏殊有《烹日注茶》诗:“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未问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北宋散文学家苏辙有《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诗:“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
宋苏适墓志及其他
作者:李绍连  来源:文物 年份:197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志铭  苏轼  苏辙  三苏  黄氏  合葬墓  夫妇  衣冠  书法  周亮工 
描述:北宋苏洵和苏轼、苏辙,是著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三人中,苏轼的文章和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死后有人还为他们修祠立碑,甚至修建衣冠塚,年月久远,对于他们究竟葬于何处,反而真伪莫辨,以至产生了
论眉山诗案
作者:曾枣庄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神宗  东坡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御史台  苏辙  谤讪  文字狱  湖州 
描述:所谓眉山诗案,是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以苏轼作诗“谤讪新政”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最后贬官黄州一案。因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所以这个案件被称为眉山诗案;又因御史台叫乌台,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本文想对这场文字狱的起因、经过和性质,略作一些分析。
钱钟书《宋诗选注》发微
作者:李裕民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王安石  形象思维  士大夫  宋诗  梁山泊  宋代  苏辙  宋江  苏轼 
描述:的鸵鸟,韩驹传里说苏辙有爱给人戴高帽子的毛病。如注释,往往涉及古今中外相关的或者不甚相关的内容。他善于联想,又有生动的比喻,有时辛辣,甚至有些滑稽。做学问累了,看一下它,是最佳的调节。于是,我把它放在
二苏手足情
作者:曹春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宋仁宗  欧阳修  文坛盟主  王安石  科举考试  苏洵  北宋时期  翰林院 
描述:北宋时期宋仁宗嘉佑元年(1057),四川眉州的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准备让他的两个儿子参加第二年举行的全国科举考试。苏洵和当时的文坛盟主、官居翰林院学士
李健伟小说二题
作者:李健伟  来源:边疆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  欧阳修  小说空间  苏东坡  苏辙  曾巩  雪花  人之初 
描述:他所住的出租房六楼的阳台望出去,各式的屋顶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听从未停止过的汽车的叫嚣便知道, 马路上一定给汽车辗压、足迹践踏得伤痕累累、黑漆麻乌的,他想只有这屋顶和他一样是寂寞的、独自的、质白洁来还洁去的洁白。想到这里,旋即又笑自已怎会像小女人一样的总是心有戚戚。
河南郏县的“三苏坟”
作者:王祖远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三苏  郏县  河南  苏辙  墓志铭  汝州  第二故乡  王安石  峨眉山 
描述:河南郏县竟有三苏坟?不错。这一切,还得从苏轼本人的经历和情结说起。西蜀眉山是苏轼的家乡,也是他出生的地方,中原的河南则被他视为第二故乡。苏轼是一个很重乡情的人,他热爱故土,然而,诗人开阔的胸怀却使他不把乡土之情局限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