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
-
作者:霍松林 张小丽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禅诗 禅理 禅味 禅趣
-
描述:王安石晚年二次罢相、退隐钟山后,创作了大量禅诗。这些禅诗主要表现在以禅典入诗、以禅理入诗和以禅趣入诗三个方面。其中禅趣诗最能代表王安石禅诗的成就,具有取境小巧、造语精工,善用譬喻、问句及诗风清雅、诗
-
王安石的业绩观
-
作者:末春秋 来源:管理与财富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业绩 风云人物 读书人 宋朝
-
描述:在中国变革的历史大潮中,王安石是个不可绕开的风云人物。王安石出生于公元1021年,从小天资聪颖, 少有才名,19岁父病故,22岁中进士第四名。宋朝是个尊重读书人的朝代, 想必那时的科考竞争
-
漫话大雅堂
-
作者:陈伯勋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正 江西诗派 诗歌革新 黄庭坚 欧阳修 王安石 宋哲宗 杜甫 诗风 苏轼
-
描述:。眉州丹棱县名士杨素听说后,便专程去黔州请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的全部诗作,镌刻于石,并于丹棱城南三里许修建高屋广楣,庇藏所刻诗石。元符三年(1160年)竣工,黄庭坚题名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以记“《其事。《大雅堂记》说,杜甫以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土,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接着他还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予说深而求之,则思过半矣。”(见《豫章黄先生集》卷十七)后来人们就以能否登大雅堂来衡量、区别文学艺术雅正或粗俗的标准了。但正如他在大雅堂记》及其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所说的,他倡导学习的只是杜甫到夔州以后的诗。这部分相...
-
第三讲 怀古咏史词(上)
-
作者:王兆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历史人物 苏轼 历史事件 金陵 怀古词 赤壁怀古 怀古咏史 咏史诗
-
描述:一种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借古讽今”,或者是讽刺现实,隐喻现实政治,或者是借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人生的失意。表面上写的是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实际上是要表达对现实的某一种态度,作者不过是用一种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思考而已。怀古和咏史,在题材和创作目的这两个层面上是相同的、相近的。那相异的一面呢?“怀古”的这个“古”,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古迹,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事古人的幽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题结合在一起,怀古诗词,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写王昭君,一开始就写“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一开始是写历史:“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
-
历史沉思——宋人三首赤壁词讲演录
-
作者:王兆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词 苏东坡 苏轼 赤壁怀古 人生 三国演义 王安石 周瑜 风流人物 李白
-
描述:结果还是这首《念奴娇》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将近三百分,比第二名要高出一百多分,可以说在唐宋词里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它的知名度,还是它的影响力。苏轼这一首词,本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
名家之差池失误摭拾
-
作者:李弗不 来源:初中生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甫 失误 李清照 苏轼 沈括 黄庭坚 名句 聊斋志异 杨慎
-
描述:名家之差池失误摭拾
-
诗坛词苑四君子
-
作者:王瑞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君子 春江 陶渊明 王安石 王冕 郑燮 张九龄 新竹 浣溪沙
-
描述:诗坛词苑四君子
-
练习10 名句名篇默写
-
作者:高凤元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空缺 滕王阁序 练习 王安石 辛弃疾 白居易 苏轼 句子 李商隐
-
描述:~~
-
秦少游情史别传
-
作者:巨凯 来源:创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碧桃 箜篌 秦观 游说 白日梦 黄庭坚 晁补之 女子 王安石
-
描述:秦少游情史别传
-
谨防用心太过
-
作者:蒋正亚 来源:化工管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用心 《警世通言》 耐人寻味 王安石 故事 冯梦龙 引子 苏轼
-
描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