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8)
报纸(127)
会议论文(3)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6)
地方文献 (18)
红色文化 (11)
宗教集要 (8)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61)
2011(42)
2010(24)
2009(15)
2008(17)
2007(18)
2006(9)
2000(3)
1982(4)
1974(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3)
散文(海外版)(2)
中国文化报(2)
中学生百科(1)
中华文化画报(1)
发展(1)
中华散文(1)
四川通讯(1)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1)
青春岁月(1)
抒怀
作者:郑伯农 邓世广 段晓华 李文朝 万朝奇 叶蓬 邹延明 桑鹏兴 李葆国 刘晓昀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黑社会团伙  乌鲁木齐  纪念馆  王安石  临川   
描述:喜闻重庆审判黑社会团伙,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感赋,乌鲁木齐七·五暴乱之后,海内诗友咸致问讯,赋此答之
有些来不及等待
作者:周礼  来源:三月三.故事王中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些来不及等待》  故事  文学  周礼 
描述:江小东还在念大学时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年父母为了供他读书,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付出的实在太多。
“选题”应是孩子们自己的
作者:颜秀妹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让学生在给定的几个课题里选一个,可就在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选“那个”的情况下,老师还是强拉了过来……总之,管你愿不愿意,老师说了算。更有甚者,一位女老师将主题“车与城市的发展”直接抛给了学生,然后问学生愿不愿意研究,学生似乎都很“聪明”,齐声喊“愿意”,于是女老师来了一句“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以示夸奖。岂不知是夸奖自己题选得好,还是夸奖学生对她的“支持”。 在感叹之余,不得不让人要问:为什么这些课会把学生选题变成老师定题?在交流中,老师们似乎理由也很充分。有的说“选题指导课”是新课型,网站上有一些课例,它们就是这样设计的;有的说教学比赛的主办单位统一给主题,不就意味着班级研究主题已确定了吗;还有的说,“选题指导课”要重在指导,老师选的题会更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活动……让人听了不禁要问,网站上的课例就是标准吗?统一给主题,恐怕那只是个范围,可能有利于评比,哪里就能作为班级的研究主题?“指导”是需要的,但不同于“指定”,哪能因此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实,理由并不是主要的,根本上还是因为许多教师并没有将新教育理念深入到自己的心中,没有充分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内涵,没有把学生真正作为生命发展的主体。
黄永年先生二三
作者:张伟然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陕西  古籍版本  电话听筒  书店  华东师大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忆  出发  来电  文字 
描述::1990年6月初的某日中午,他是否在陕西师大校门外的某个小餐馆吃饭?他觉得这一问好生突兀。我向他解释:那一天我和两个师兄在陕西师大答辩硕士论文结束,导师何业恒先生设席感谢以史念海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坐定后看到来了另外一干人,其中一个西装笔挺,走到史先生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鞠躬礼,当时我以为是个日本学者,此刻回想,很像黄先生。黄先生没多想,浅浅一笑,说,那正是他。 这一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研讨会期间,他领着几个人到苏州去买书。我因为要参与会务,也就没跟去。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我第一次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玩,忙走过去;他愈发得意,连说:“开心,今天开心!抓着辛德勇帮我刷书!”德勇先生坐在门里边,一面拿一个大棕刷飞快地刷着书,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地回应着黄先生的调侃,动作和语调都特别地飞扬。
汤显祖及其“牡丹
作者:吴荣先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家  明世宗  文学史  江西  嘉靖  临川  家道  文昌 
描述: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公元1550年9月24日),我国戏曲家汤显祖出生在江西临川县东郊文昌里。汤显祖家道殷实,文学天分极高,25岁
黄永年先生二三
作者:张伟然  来源:散文(海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九九六年春节刚过,我所在的单位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黄永年先生,让我去火车站迎接。那之前我和他没见过面,出发前,我特地把他的大名写在一张纸上。谁知那张纸竟一点都没有用。站台上人潮
《牡丹亭冥判》
作者:万斌生  来源:文艺理论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冥判》
笛源
作者:王子初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竹笛  笛子  起源  乐器  史料  《周礼》  竹质  文物  史书  马王堆 
描述:两条途径;一是历代史书经传的记载;二要依据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印证。但是,自秦火以后,历代文献史料中关于笛子的记载实在是众说纷纭。笛、篪、箫、龠,常相混淆。后者往往因袭前者,以至以讹传讹,使今人莫衷一是,真伪难辨。从文物的考证来看,亦有其难;笛为竹质乐器,要在地下保存几千年而不至毁灭,原是极其困难的。
游艺疑二则
作者:刘奉文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邹一桂  书法  出版社  文物  清初  考证  全文  题款  藏品 
描述:”云云,则失之考证。亮工官闽时间较长,在他的很多著述里均涉闽,仅据此断为《闽小记》稿册,是片面的。观册页全文,当为《社集图》的题记,
花脸张达
作者:孟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人帮  戏曲学校  上海市  舞台  配角  功力  练声  嗓子  演员  京剧 
描述:张达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铜锤花脸。他有一条高昂宽亮的花脸嗓子,很适合演唱裘派戏。粉碎“四人帮”后,他热情高涨,积极练声,艺术上进步很快,目前已经成为上海京剧三团主要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