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初经学的转型与欧阳修经学的特点
作者:曾建林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经学思想  儒学复兴  《春秋》学  《周礼》  《易》学  《五经正义》  范仲淹  古文运动  转型 
描述:宋初经学的转型与欧阳修经学的特点
“鸡鸣狗盗之雄”亦能“得士”
作者:彭水浪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论说文  文论家  传统 
描述: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一篇翻案性质的论说文,抨击了“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评价极高,但王安石提出的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第一段]
《“言”“语”“论”“说”与先秦论说文体》序
作者:王齐洲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体  先秦  《周礼》  《礼记》  传统 
描述:给予了高度重视。刘熙《释名》、蔡邕《独断》、曹丕《典论》、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李充《翰林论》、任?《文章缘起》等,都重视文体探讨。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明确提出:“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也说:“凡文章体制,不解清浊规矩,造次不得制作。”吴讷更说:“文章宜以体制为先。”(彭时《文章辨体序》引)为什么文章制作必须以体制为先?徐师曾的回答是:“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文体明辨序》)顾尔行的回答是:“文章之有体也,此陶冶之型范,而方圆之规矩也。”(《刻文体明辨序》)古人之重视文体,观以上众说可见一斑。今人也重视文体,中学语文教育中便注意区分文体,人们将全部文体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类,而散文中又分记叙文、论说文等小类。不过,这种文体分类其实...
从《困学纪闻》谈国学与西学
作者:钱茂伟  来源:国学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西学  传统  王应麟  《困学纪闻》 
描述:国学是相对於西学而言的。国学是传统的,西学是现代的,国学与西学是人类两大学术传统。国学与西学的区别可由五个方面考察:一是研究对象的不同,二是发现问题的方式不同,三是论证方式不同,四是表达方式不同,五
荆公新学新探
作者:熊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哲学思想  儒学  经学  道统 
描述:如何解决儒学困顿、佛道相继崛起问题,并应对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是唐宋以来儒家所必须面对且致力于解决的时代难题。由于各种原因,唐代韩愈李翱等人虽然率先唱扬儒家道德,主张复兴儒学,批评佛道,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不过却也为宋明道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指明... >> 详细
20世纪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李祥俊博士《
作者:李英华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经学  儒学  特征  “荆公新学“ 
描述:展示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专著.
《诗经》“赋比兴”的五种阐释
作者:李秀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赋比兴  经学  文论 
描述:在对古代有关《诗经》“赋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作者:刘爱敏  来源: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描述: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周礼》概论
作者:王锷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  贾公彦  孙诒让  经学 
描述:礼疏》、《周礼正义》,都是《周礼》研究的代表作。《周礼》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儒家的经典,也是我们研究先秦历史的基本文献。
走出经学模式
作者:李申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汉代经学  《周易》  西学中  王安石  经学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春秋》  《盛世危言》 
描述:世纪之交的今天,怀旧与求新是处于这一时代的人们无法摆脱的情结。正如走出经学模式是创造中华新文化的前提一样,这个时代的真正精神应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