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自然”应是山水画家创作的永恒主题
-
作者:王梦湖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归自然 山水画家 山水画创作 自然景物 艺术构思 表现手段 生活素材 审美情趣 文化修养 精神气质
-
描述:想感情融合一起。是画家创作的理想体现和心中的山水。
-
程式与变异:阮大铖《春灯谜》的创作艺术
-
作者:郭全芝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艺术 灯谜 明代戏曲 阮大铖 阮氏 戏曲研究 传奇剧本 汤显祖 变异 程式化
-
描述:明代戏曲家阮大铖(1587—1646)创作了十余种传奇剧本,并且设置私家戏班,舞台搬演成功,影响很大。当时著名作家张岱在论及阮大铖成功的原由时说:阮圆海家优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
-
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
作者:赵敬薇 来源:新教育(吉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教学原则 因材施材 陆象山 所长
-
描述:因材施材作为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古已有之。《二程集·遗书·伊川先生语五》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南宋陆象山也说:“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第一段]
-
范仲淹直言三遭贬
-
作者:薛思孝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灾民 京城 吕夷简 灾区 朝廷 晏殊 北宋 陛下 回音
-
描述:范仲淹直言三遭贬
-
丽娘何如朱丽叶 不让莎翁有故村——《牡丹亭》与《罗密欧与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比较 比较
-
描述: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
从《牡丹亭》到《陈三五娘》——“全本”传统戏在台湾的“新生
-
作者:黄文娟 来源:艺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戏 牡丹亭 台湾 传统戏曲 传统剧目 新生 昆曲 演出 歌仔戏 大陆
-
描述:道有昆曲。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悄然带着它最古老的剧目《陈三五娘》第三次赴台湾演出,之后又
-
筹款12万,陪娘回趟梦中的小山村
-
作者:万冬明 来源:老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村 老人 小汽车 天气预报 崇仁县城 相山 江西省 山狗 中午 白发
-
描述:了,没上年纪
-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
-
谈月色的画梅生涯
-
作者:徐鬯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院落 顺德 广东 南京 更名 珠江 老人 梨花 晏殊 书斋
-
描述:谈月色(1891.12.19-1976.8.5),原名古溶,改名溶溶,取晏殊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意,又依温飞卿句:“惟向旧山留月色”,更名月色,号谈十娘,晚号珠江老人。书斋名曰:梨花院落、旧时月色
-
王英党员专业户结对扶贫
-
作者:黄宣传 向能来 来源:黄石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专业户 专业户 贫困户 贫困户 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 先锋模范作用 库区移民 库区移民 快速育肥 快速育肥 猪圈 猪圈 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 阳新县 阳新县 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
-
描述:王英党员专业户结对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