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02)
学位论文(522)
图书(118)
报纸(55)
会议论文(5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44)
地方风物 (118)
地方文献 (115)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32)
2011(130)
2010(120)
2009(105)
2008(95)
2007(95)
2005(73)
2004(70)
2001(37)
1999(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3)
人民音乐出版社(8)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广陵书社(1)
新疆人民出版社(1)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李觏《易论》思想研究
作者:李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易论  义理 
描述: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易论》十三篇的研究来了解李觏的易学思想,他的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北宋易学解易的特征,是北宋易学的引领者之一,促进了易学从象数易学到义理易学的转型,并且抛弃了魏晋时期王包含玄学
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作者:韩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周礼文化主题公园  景观设计 
描述: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1)周礼文化主题公园是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宝鸡市概况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的周礼文化和宝鸡特有的民俗文化结合,体现“小宝鸡”和“大宝鸡”形象;(2)周礼文化主题公园是第一个以较大
梁启超:现代辨伪学研究第一人
作者:彭树欣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伪学  梁启超  学理论  伪书  胡应麟  理论研究  现代  中国历史  学术转型  研究 
描述:20世纪,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辨伪学研究开始发生学术转型,由重辨伪实践转向重辨伪学理论,现代辨伪学因此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梁启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谓是现代辨伪学研究的第一人。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研究
《周礼》成书时代研究述略
作者:石丹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成书时代  真伪 
描述:周礼》学研究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刘敞和王安石性情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乐文华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敞  王安石  性情论 
描述:刘敞和王安石都很重视人性论,都辩证地看待性与情的关系,前者认为仁义即性、礼乐即情,性与情的关系就好比是神与形的关系,而后者认为"性情一也,性本情用"。从性情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好发议论的学者,只不过二者之间正常的学术探讨被后来一些人所政治化。
吴晗的图书馆学习与研究生涯
作者:沈红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晗  大学图书馆  顾颉刚  胡适  学习  中国知识分子  学术成就  胡应麟  浙江义乌  历史学家 
描述:过百户的小村落,他自幼聪明伶俐、慧心巧思,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无论严冬酷暑,他都坚持刻苦攻读家中祖传的《御批通鉴》和其他古书典籍,并且可以对某
关于江西曹洞宗保护的研究
作者:陈武阳 戴富华 王维燕  来源:文史月刊(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江西  曹洞宗  曹洞宗  保护  保护 
描述:文化研究,二要加强曹洞宗遗址修缮,三要发展曹洞宗文化旅游。
奎章阁文人辞赋研究
作者:侯慧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奎章阁  辞赋  虞集 
描述: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元代文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整体地关注过奎章阁文人及其对于元代文坛的巨大影响,具体到奎章阁文人的辞赋研究更是无人涉及,故笔者有意以之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奎章阁文人的文学活动
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吕金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李觏  王安石  农业思想  比较研究 
描述:革思想的形成。作为当时改革派的李觏、王安石先后提出了以强本抑末、发展农业为主体的农业思想。而作为渊源颇深的二位改革家,他们的农业思想既有“社会以农业为主导”、“政府主导农业生产”、“大力惠农、恤农”等方面的普遍共识,又有对摧抑兼并、减负宽民等问题的不同见识。在土地问题上,李觏主张摧抑兼并,至少是限制兼并规模;而王安石则认为摧抑兼并不切实际,无操作之可能。在赋役问题上,李觏单纯提出了减税减役的方案;而王安石则变减为均,通过迫使富人承担赋役来减轻个体农民的负担。在赈灾备荒问题上,王安石提出以工代赈、低息贷款的方式解决百姓的困境;而李觏则依然坚持国家投入建立常平仓的方式防备灾荒。对于李觏和王安石农业思想的分歧,本文也进行了尝试性探索,认为二人社会角色的差异是他们农业思想产生分歧的根源。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有着相同的渊源、相近的目的,都受到《周礼》的很大影响。王安石农业思想是对李觏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具体措施方面王安石又较李觏之观点更为成熟。北宋之后的一些思想家对于李觏、王安石农业思想也各有评价。南宋朱熹对王安石的农业思想评价较高,但亦指出其修德正心方面的缺失。浙东学派虽然讲求功利,但对李觏、王安石的农业思想却褒贬不一。他们都赞同李觏之思想,却对王安石之农业政策大加批判,认为其是“聚敛之政”。
王安石变法中的宣传斗争研究
作者:魏海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宣传  舆论 
描述:、文学等领域展开了一场旨在影响皇帝、士大夫、百姓态度和行为的宣传斗争。 宋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新闻传播最为发达的王朝,在官府有进奏院统一发行的进奏院状,在民间有非法出版的小报。但是,不论是进奏院状还是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