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0)
期刊文章(60)
学位论文(4)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0)
非遗保护 (8)
地方文献 (7)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5)
2013(10)
2010(10)
2009(4)
2007(6)
2004(2)
2000(3)
1996(5)
1994(1)
1993(2)
按来源分组
皖江晚报(2)
小学阅读指南(1)
美术向导(1)
水利天地(1)
海峡导报(1)
齐鲁晚报(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春秋(1)
文物世界(1)
山东文学(1)
王安石早年佚诗《寒穴
作者:周少雄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华亭县  早期诗作  行实  写作年代  北宋  南宋  佚诗  惠山  无锡 
描述:王安石的早期诗作和行实,囿于资料,后世知之甚少。南宋张邦基《黑庄漫录》存其《寒穴》诗一首。《漫录》卷九载: 华亭县有寒穴,与无锡惠山泉味相同,并尝之,不觉
益集团——藏区临商的发展传奇——与益集团董事长鲁鸿宙面
作者:暂无 来源:民族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精彩提示:  ●临夏人,无论回、汉民族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市场有一种敏锐的眼光,能看见买卖中的利润。这种天生的商业嗅觉,使临夏人在商业起步阶段往往领先他人一步。  ●一般商业人士认为,连锁店效益与一定的分店数量成正比例的关系,当连锁分店达到14个时,才开始盈利。  ●临夏传统商业习
牡丹亭赏变牡丹花 品江南水墨画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张世豪 任宏伟)今年,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首次以舞剧的形式将《牡丹亭》这个浪漫故事搬上舞台。作为成都商报15周年华诞的系列活动之一,11月26~28日,大型舞剧《牡丹亭》将在锦城艺术宫隆重上演,它以全新的艺术手法演绎出经典的爱情故事,歌颂了至情至美的人性,为生机盎然的民族文化再添一
传世瑰宝 盛秀艺林:“十年”“龄”访浙昆
作者:韩笙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曲艺术  折子戏  浙江省  艺术大师  表演艺术  艺术家  演出  牡丹亭  周年 
描述:今年,正值昆曲表演艺术大师周传瑛诞辰100周年,也是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杭州举办名家折子戏专场演出及周传瑛学术研究会等纪念活动。在"十年""龄"时节,笔者走访了浙江昆剧团,采
炼钢与绕指柔——苏克演奏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和《春天
作者:梁荣超  来源:音响技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小提琴家  炼钢  小提琴协奏曲  《牡丹亭》  小提琴演奏艺术  重奏团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描述:炼钢与绕指柔——苏克演奏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和《春天
古透定纽擦音化现象与越民族
作者:陈立中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擦音化  海南岛  海口方言  汉语方言  越民族  壮侗语族  临高人  《方言》  临川方言  声母 
描述:本文认为,古透定纽擦音化现象并非临川方言所特有,它主要分布在:赣中闽湘分布带、广东粤语四邑片、海南岛;这种古透定纽擦音化现象绝不只是单纯的语音现象或生理现象,而是汉族南徙过程中与中国南方越民族
平果县弄屯着力打造“三位一体”新农村
作者:张洲 冉冬秀  来源:农家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平果县  新农村  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  火车站  风景区  马头山 
描述:平果县弄屯着力打造“三位一体”新农村
中华杰图传·理财巨匠 经改大将 王安石
作者:宜真 徐迅  来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华杰图传·理财巨匠 经改大将 王安石
龚居中生平与《外科效全书》的文献学研究
作者:王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龚居中  生平简介  外科效全书  外科补遗秘授经验奇方  版本系统  版本源流  成书特色  综合评价 
描述: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作者生平及字号。本文澄清了有关龚氏字号的传误,探讨了龚氏的生年及其年龄,介绍了其生平好友喻龙德、刘孔敦、邓志谟三人。(2)现存版本及系统源流。本文明确了该书的现存版本
地志与记忆:南宋地方咏组诗之研究
作者:刘芳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董嗣杲  地方  南宋  地方  记忆  方信孺  曾极 
描述:詠組詩形式分別歌詠南海、金陵、西湖之意識、三組地方詠組詩之內容特色與文本中呈現的地方記憶與地方感。地方詠組詩之文本脈絡歷經魏晉、唐與北宋,融合園林題詠、行旅古蹟題詠與詠史組詩之文化底蘊。其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