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荟 设计桂林“国家名片”第一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桂林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片由刘绍荟提供
推荐理由:他是驰名中外的画家,是“云南现代重彩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艺术上的造诣,让他赢得了设计第二套桂林地方邮票的机会,他也因此成为了设计桂林“国家名片”的第一人。
推荐
-
旷达自得的拓荒者——刘绍荟艺术印象
-
作者:戴延兴 来源:美术界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荟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创作 艺术成就 艺术风格
-
描述:表现于绘画艺术形式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
一线收尽鸿蒙:论刘绍荟的白描艺术
-
作者:王鲁湘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认识刘绍荟老师是在2007年.当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特意举办了一个六人邀请展,把六位毕业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学生请回母校,给母校师生做了这么一个汇报展.就在那次
-
两岸三地艺术家梦圆《牡丹亭》
-
作者:蔡少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家 中国昆曲 白先勇 中国传统文化 昆曲艺术 文化精英 运作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观众
-
描述:在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精心打造出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该剧行程万里,在两岸四地巡演10轮30场,直接观众超过5万人次,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无论是台北“国家剧院”的首演,还是香港沙田剧场的演出;无论是参加中国艺术节、北京音乐节、上海艺术节
-
高职“两课”教师应是“艺术家”
-
作者:王晓斌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德育教学改革 两课 德育教改 艺术家 教师 当代大学生 培养学生 道德品质
-
描述: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综合素质,能正确面对各种人生课题,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对于高职来说,和其他高校一样,德育的教学目标也是如此。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
-
我国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优秀专著《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杂岩岩石
-
作者:胡振宗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火山杂岩 中生代 火山岩 出版发行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元素 地球化学数据 相山 矿物包裹体
-
描述:用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过程,提出了铀、钍等成矿元素的岩浆预富集模式,确立了岩浆期后热水溶液的性质及其对成矿元素的活化再富集作用;建立了火
-
产业创新促经济转型 本报记者 孙世芳 刘 麟 王
-
作者:孙世芳 刘 麟 王小伟 陈 郁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压题图片 常德城市新貌。(资料图片)
提到湖南省常德市,让人想到山水的绮丽和清秀,让人想到谷丰鱼肥的鱼米之乡。走进今天的常德,千年农耕文明与新型工业文明的交融,让人们看到了一座清山秀水间的工业新城。
从“制造”到“智造”
在宽敞、明亮的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装车间,40台新纺机正
-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奇异行为
-
作者:林清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巴尔扎克 艺术家 作家 汤显祖 理解 艺术史 牡丹亭 奇异行为 文学艺术
-
描述:掀开文学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奇异的行动。如名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创作该剧时,“运思独苦,一日,忽然失踪,遍索之,乃卧庭中薪上,掩袂
-
郭老对戏曲艺术和艺术家满怀深情
-
作者:安葵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理论 艺术家 汉城 汤显祖 研讨会 戏曲界 作品 老师 演员
-
描述:评论。郭老是戏剧人的楷模,是戏曲界的骄傲。研讨会由本刊和中国五老公益工程组委会承办。会议由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和本刊副主编赓续华主持。现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
古风新义:刘绍刚篆刻艺术的理性与浪漫
-
作者:王京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古文字 艺术家 简牍帛书 赵之谦 四大家 书法篆刻 艺术流派 学术 学者型
-
描述:从晚清篆刻四大家中的赵之谦、黄牧甫,到近代的乔大壮、当代的蒋维崧,再到刘绍刚,一直延续着学者型艺术流派的精神。这派印风根植于传统,除了在艺术上追求古朴、含蓄、文雅的风格外,还讲求以古文字入印,用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