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11)
期刊文章(1024)
学位论文(49)
会议论文(35)
图书(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60)
地方文献 (44)
地方风物 (15)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645)
2013(239)
2012(219)
2011(354)
2010(1045)
2008(360)
2002(19)
1987(20)
1985(12)
1933(2)
按来源分组
商丘日报(19)
大众日报(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咬文嚼字(2)
工人日报(2)
睢阳(1)
安徽青年报(1)
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动物学杂志(1)
《穆初稿诗集》校注
作者:王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绂  《穆初稿诗集》校注  生平简介  政治生涯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描述:副总裁,奉旨祭夏禹陵,充明史纲目馆副总裁,补光禄寺卿,奉旨典试江南,充江南乡试正考官,授内阁学士。乾隆八年(1743年),因病原品休致。李绂一生忠爱词章之学,作诗以古人诗文典章为师,以前辈先贤为师,尤以
路和李绂
作者:杨友祥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与若士路隔赣东大道相望的街道叫穆路,全长500余米,宽7米左右,是1930年为纪念清朝名臣和著名文人李绂而命名的。 李绂字巨来,别号穆,临川荣山人,晚年居住在抚州城区上桥寺石芝园。李绂生于贫寒
茶陵黄有个“人工湿地”
作者:暂无 来源:株洲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工湿地”既可做景观,又可处理污水。 夏柯 摄 记者夏柯 在茶陵县下东乡黄村,有一个人工湿地,种植了水葫芦、荷花、香蒲等绿色植被,不但环境优美,还被当地村民形象地比喻为农村“净水器
玉茗和汤显祖墓
作者:晓旭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  《牡丹亭》  公元  玉茗四梦  《紫钗记》  明神宗  太常寺  剧坛  书香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 剧大师,他与莎士比亚恰似两颗明星在东西方剧坛上交相辉映。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1550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他字义仍,又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等。明神宗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后来为揭发时弊,给皇帝上奏《论辅臣科臣
玉茗断记
作者:吴文丁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抚州  沙井  高韵  绝俗  戏曲家  剧坛  《牡丹亭》  故里 
描述: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其中以“玉茗”最著名。我国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生前最爱白瓣绿蕊、高韵绝俗的玉茗花(即白山茶)。他弃官回到故里——江西抚州后,用十年时间,借助亲朋的资助,建成一座
读尺木
作者:黄曽樾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律  周亮工  师范学院  十七年  五言律诗  福建  学报  五律  集卷  七言律诗 
描述:百二十七前,四十一页;七言律诗三、六十五
“比”布应是楚币
作者:黄锡全  来源:中国钱币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布币  安徽  郑韩故城  包山楚简  先秦货币  文物研究  山东临沭县  楚国  蚁鼻钱  河南新郑 
描述:“比”布应是楚币黄锡全"WUBITANGJIN"SPADECOINSHOULDBECASTBYCHUSTATE¥HuangXiquanAbstract
平山诗词联话
作者:朱志泊  来源:扬州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平山  扬州  苏东坡  诗词  江南  苏轼  阁序  王安石  文化 
描述:平山的魅力在我年轻时候,凡是去蜀冈中峰游玩,习惯上说到平山去玩。其实,这里的大门上方石刻三个大字——法净寺(今大明寺),进得门去,
“革命富人”李纪
作者:沈谦  来源:理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主革命  富人  经费支持  兴中会  同盟会  孙中山  自由  起义 
描述:兴中会成员冯自由在《革命逸史》“李纪事略”一文中,第一句话就赞誉“清末革命党员捐助历次起义军饷最巨者,以李纪为第一”。而“革命富人”也是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一书中对李纪的赞誉之词。李纪还加盟
笔记·三余散记③
作者:商震  来源:青年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宗羲  知识分子  明朝  诸葛亮  明夷待访录  王阳明  王安石  明末清初  马谡  技术手段 
描述:明末清初,有一个人,学识,襟怀,勇气,堪称独冠,此乃黄宗羲也。黄宗羲是明末的大知识分子,还是个军事家。清军入关后,他官至左副都御使,为反清复明辗转斗争,清政府曾悬赏四处缉拿他。直到1661年明朝流亡的永历帝在缅甸被捉,反清的战火才算熄灭。而此时,黄宗羲已年过半百。他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回到江苏老家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