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作者:江艳迪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背景
-
描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知道熙宁变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才能更好的了解熙宁变法。
-
王安石变法成败之我见
-
作者:马红洋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内容 意义
-
描述:.本篇论文主要从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形成过程,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最后的结果等几个方面着重的阐述对王安石变法之成败的见解.
-
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文化分析
-
作者:王锦辉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变法 变法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
-
描述: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表现了某种程度的认同与接受。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
-
答司马谏议书
-
作者:王安石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变法 大地主阶级 革新措施 士大夫 法家 注释 盘庚
-
描述:任地方官期间,曾采取一些革新措施。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他又给皇帝写了万言
-
王安石变法与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
作者:杨止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三农问题 对策
-
描述:的相似性。王安石变法遭受的“家天下”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制和传统思想、道德、习俗的重压,丝毫不亚于当今解决三农问题所面临的种种阻力。解决当今三农问题,务必深刻吸取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妥善
-
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
作者:朱瑞熙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王安石 变法 研究
-
描述:历史作用 ;“文革”期间 ,研究实际上已经停止 ,并且被肆意歪曲 ,成为“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工具 ;“文革”后 ,研究步入正轨 ,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有进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论王安石变法思想之人才变革
-
作者:斯彦莉 来源:杭州文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人才 变革
-
描述:本文以王安石的人才变革思想,探讨王安石的人才改革思想。以此为切入点,表明王安石的人才思想是一种内圣外王相统一的体系。王安石变"法"最终落实在变"人"上,即变"法"重在变"人",是王安石变法思想
-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
作者:陈晓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改革 改革 历史地理视角 历史地理视角
-
描述:讨论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免役法和农田水利法中的各种历史地理现象。这五项新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影响最大、最富代表性的几项内容,而在本文的研究中,每项新法都会从一个典型历史地理问题入手,进行讨论。本文分
-
耿定向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
作者:杨丽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耿定向 思想变化 原因 罗汝芳 胡直
-
描述:一阶段以不容已为宗,不容已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工夫。就本体来说耿定向认为人人先天具有至善的本性,圣人与愚夫愚妇同,就工夫来说耿定向认为外在的欲念偏见容易使人丧失至善本性,因而要经常反身默识,从心之不安处反省自己。耿定向提倡为学要向内寻求,而不从书册上识取,自省便自得。道即在日用生活之中,求道无需涉玄涉虚,童子捧茶处即可见道,体现了泰州学派的平实性。第三个阶段为挽救阳明心学。阳明之学因弟子王畿、王艮而风行天下,又因二人而失天下,后学中有两个变化趋势,一是高谈阔论,空谈心性,逐渐脱离生活走向玄虚,二是提倡当下即本体,不辨别至善本体是否为世情所染,任性妄为,放诞礼法,出现了李贽等异端人物,耿定向对此大加挽救。第四个阶段崇尚佛学。耿定向编写了《异译编》等书,来阐述对佛教的认识,并在思想上专心求道,不关心国事家事,在思想上出家。耿定向思想之所以发生转变是由于受到二弟耿定理及罗汝芳、胡直、周柳塘、史惺堂等人的影响。耿定理最早提出“不容已”作为自己的为学宗旨,后为耿定理所领悟并作为自己的宗旨。罗汝芳的“当下论”,直接影响了耿定向合本体与工夫为一的“不容已”之旨的提出,在修养工夫的简易性上二者极具相似性,都体现了泰州学派的平实性。胡直、周柳塘等经常与耿定向辩学,对于定向的某些重要观点和修养方法的提出具有启发作用。史惺堂个性耿直,经常直斥耿定向,对定向为学为官都有鞭策作用。
-
王安石“熙宁变法”中科举制度的改革
-
作者:牛卫东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科举 熙宁变法
-
描述:文章对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科举制度的改革情况作了简单的叙述,列举了改制前科举的大致状况及存在的弊端,较详细地叙述了改制的过程及改制的内容,最后简要地提及了改制产生的各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