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6)
报纸(97)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5)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0)
地方文献 (33)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0)
2012(17)
2011(9)
2009(15)
2008(13)
2005(9)
2004(5)
2003(9)
1988(4)
1985(4)
按来源分组
宿迁晚报(2)
临川晚报(2)
四川戏剧(2)
吴江日报(1)
温州晚报(1)
中文自修(1)
社会科学研究(1)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1)
社会科学辑刊(1)
瞭望(1)
王安石错字义
作者:戴岳  来源: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义    游玩  农妇 
描述:有一天,王安石到钟山游玩,途中来到一户农民家里。谈话间,王安石问农妇的丈夫到哪里去了,农妇回答说:“扑枣去了。”王安石~听,顿时有所触动,领悟到了一个问题,立即结束了游玩,赶回城里。
“荊公体”别
作者:劉成國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甫  创作  胡茄十八拍  文化研究  四六文  唐人  宋人  绝句 
描述:一般认为,"荆公体"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锻炼精巧等等。近些年东,也有学者从王安石的诗艺发展、政治生涯、晚年心态、思想转变等等方面追溯"荆公体"形成的原因。一些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也接受了他们的
《全宋词》中对筝的称谓
作者:雷家駪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词》  秦筝  晏几道  古今图书集成  《江城子》  《全唐诗》  木兰花  更漏子  《虞美人》  《乐府诗集》 
描述:《全宋词》中对筝的称谓
“诗无定”臆断
作者:张宿宗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定    《诗经》学  方玉润  周亮工  卷耳  旧体诗  “色”  语言  《伐檀》 
描述:所谓“诗无定”,意思是说:对于诗的解释不会有一致的定论。“诗无定”的语意,初见于清代人方玉润语。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的“前言”中引述了他的话:“例如《伐檀》篇,尽管‘二千余年纷纷无定’(方玉
他试着这道世界难题
作者:张建松  来源:中国司法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释解教人员  重新犯罪  吴炳  法制教育  劳服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劳教人员  电视剧  社区服务中心  综合治理 
描述:他试着这道世界难题前不久,一部朴实无华的18集电视连续剧《何须再回首》,牵动了申城400多万家庭的心。这部既没有惊心动魄大场面又没有现代传奇的电视剧,向人们讲叙的是从“大墙”里出来的刑释解教人员
为无理得妙进一
作者: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俞平伯  温庭筠  汤显祖  杜丽娘  无理  梦境  霍小玉  菩萨  学生  牡丹 
描述:这儿用“无理”二字轻轻一点,还留下一点地盘。为此我想为无理得妙进一。让我们先想一下:蝉鬓也好,鸦鬓也好,云鬓也好,甚至老太婆的鹤鬓也好,都只能说它轻,不
《十三经直》总序
作者:陈俊山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三经”  《论语》  《诗经》  《诗》  《春秋》  《礼记》  《周礼》  “六经”  《易》  《十三经注疏》 
描述:《十三经直》总序陈俊山[编者按]陈俊山同志系中共优秀党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组副组长、编审、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久病不愈,于1994年12月23日不幸逝世。陈俊山同志
汉字意趣多多
作者:乙白莲 乙常青  来源:初中生学习(中文读写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  《字说》  表意文字  王安石  著名教育家  冯玉祥  纪晓岚  观世音  耳朵  竺可桢 
描述:汉字意趣多多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
作者:黄荣志 徐正英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西厢记》  功名意识  科举制度  汤显祖  《霍小玉传》  《琵琶记》  下层文人  《拜月亭》 
描述: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
六诗古义
作者:奚柳芳  来源: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诗  古义  孔子删诗  六义  周礼  艺术手法  诗三百  诗序  章太炎  诗歌 
描述:《毛诗》“六义”之说,本于《周礼·春宫》:“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序》因之,称为“六义”。郑玄注“六诗”曰:“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